史話》山區裡的眷村遺蹟──眷村的光陰故事(一)
2011年,龜山眷村文化節,憲光二村開放免預約參觀,首日就吸引民衆來體會眷村懷舊氣息。(甘嘉雯攝)
編者按:
臺灣的眷村,見證戰後70年曆史。
在這裡,流逝的是光陰,流傳的卻是最珍貴眷戀的記憶……
《尋覓臺灣老眷村》作者繆正西,研究眷村歷史文化已有多年,本書尋覓臺灣、澎湖各地共65個國軍老舊眷村的遺址,從國軍在臺第一個眷村黃埔新村、空軍黑貓中隊的建國一村,到文創活化成功的馬祖新村、成爲觀光勝地的彩虹眷村等,介紹起源、發展、興衰、人文與周邊環境,從北到南一一細數記載,進行歷史與故事的爬梳與介紹,並旁及部分的將官眷舍。見證國民政府軍民來臺近七十年曆史,引領讀者深入理解其時代背景及動人故事。
正文開始:
位於龜山區光峰路上的「眷村故事館」,原爲「陸光三村」自治會所在的「文康活動中心」。「陸光三村」乃興建於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三月,是座有三百九十七戶規模的陸軍眷村。
當「陸光三村」原地改建爲「千禧新城」時,在地的「桃籽園文化協會」結合了居民,於民國九十二年(西元二○○三年)間,成功爭取保留了原「陸光三村自治會」的建築──「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並且使之成爲該年「桃園眷村文化節」的活動場地之一。民國九十三年(西元二○○三年)三月三日,「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除經桃園縣政府公告爲「歷史建築」,也更進一步成了桃園地區首座「眷村故事館」。
由於,龜山區原有十座眷村(陸軍:貿易一村、陸光二村、陸光三村、精忠五村、憲光二村;聯勤:克勤新村、貿商一村、明駝一村;空軍:建國一村、建國二村)其眷村分佈密度,在桃園地區僅次於中壢;因此,「眷村故事館」一開始的規劃與展示方向,就希望兼具包容性,而非僅侷限於「陸光三村」一村而已。
「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是座兩層的建築,大約建於民國七○年代左右;其成爲「眷村故事館」的初始,亦由「桃籽園文化協會」代爲經營;後來,才改由地方政府招標委辦經營。
民國一○三年(西元二○一四年)暑期,友人陪我前來,但因「眷村故事館」進入長期整修,是以失望而返。民國一○五年(西元二○一六年)寒假,我再度前來(桃園縣已經升格爲直轄市層級的桃園市),才一圓心願。「眷村故事館」一進門就有個服務檯,詢問親切的志工研究生後,方知已非「桃籽園文化協會」負責──因上一年度是由「銘傳大學」的建築所獲准經營,而今雖已到期,但目前還是「看守代管狀態」,僅等待桃園市政府再行招標確定後,就會進行交接。
《尋覓臺灣老眷村》。(釀出版提供)
「眷村故事館」依樓層,規劃出兩個展場空間:一樓爲主題展示空間,二樓爲長設展示空間。我到訪的時節,主題展示空間的展出,是食衣的主題:食的部分,以圖片展出了眷村美食、製作者的照片,並搭配有這些叔叔伯伯、媽媽們的簡介;衣的部分,以照片與實物的展示爲主,實物多屬旗袍。
在參觀過程中,我發現「衣的部分」,竟有一件越南國服(形似旗袍,但一律是高開叉且屬長袖,材質爲薄絲質布料;必須搭配同材質長褲穿着)排列在其中。我不知道,它究竟出自現在的「千禧新城」新服,或是原「陸光三村」的古董?若是古董,那就顯示在原「陸光三村」的時代,眷屬中應該就有越籍配偶了!
長設展示空間,是以固定的區隔,分出展示的空間,分別有書櫃與閱讀區、兒童閱讀區、日據時期公學校照片展,以及原眷戶拆下保留的紅色木質大門、舊式鈔票與自治會住戶名牌一覽表的實物展。其中,「自治會住戶名牌一覽表」,是以壓克力板製成,再依號碼插入書寫各住戶資料的名牌;它應該是「眷村故事館」的特藏品。這樣的「自治會住戶名牌一覽表」的古董,原是各眷村自治會中都有的東西,但在其他眷村博物館卻尚未得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