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者提兩大因素 建請政府暫緩徵收碳費

主要國家對於石化業排碳收費概況。業者提供/照

隨碳權交易所正式啓動,國內碳費徵收箭在弦上,面對排碳有價壓力下,石化業者提兩大因素,建請政府暫緩徵收碳費。首先是主要競爭國家皆未針對石化產品徵收碳費,若是僅臺灣業者徵收,恐失市場競爭力;其次是體恤企業經營困境,在面臨中國大陸取消ECFA中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未來臺灣石化業經營將更爲艱困,若再加上高額碳費,石化業恐虧損加劇。

石化業者表示,歐盟碳邊境關稅(CBAM)並未將石化產品納入,同時大陸及日本也皆未對石化業課徵碳費;韓國也僅對超過五年核配量之企業,要求購買碳權抵換。面對主要競爭國家皆未針對石化產品徵收碳費,若是僅臺灣先徵收碳費,將不利於臺灣業者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其次,臺灣業者受限各項貿易障礙,特別是日、韓及東協等競爭國家紛紛加入RCEP及CPTPP等國際經貿組織,而臺灣卻被排除在外,且近期大陸已取消ECFA中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未來若被全部取消,將嚴重削弱臺灣石化業的國際競爭力。

石化業者指出,近年石化產業遭遇前所未見之全球景氣低迷,石化業2023年前三季獲利大多出現嚴重衰退。此外,國際機構普遍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將不如2023年,尤其中國大陸石化產能大幅提升,已嚴重供過於求,未來臺灣石化業的經營將更爲艱困。若再加上高額碳費,石化業虧損將會加劇。因此,建請政府體恤企業經營困境,暫緩徵收碳費。

石化業者亦表示,石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是以支援並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爲主,石化產業的關聯性很廣,包括傳統、電子資訊、高科技產業及綠能產業,從民生工業到高科技產業所用的材料許多來自石化產業,製造半導體的原材料中,石化相關製品佔材料比重達6成以上。據統計,石化產業鏈透過直接、間接效果,每年對臺灣GDP的貢獻,約介於15%至18%之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