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中韓美三角關係 開始位移
從尹錫悅政府上臺以來,開始往美國傾斜,在很多敏感問題上,頻頻踩中國的紅線,導致中韓關係跌到了自1992年建交以來的最低點,兩國的最高領導人至今沒有互訪,經貿往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而這是鑲嵌在更大的結構中的,過去五年來,東北亞政治、經濟、安全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韓日關係恢復,韓美日同盟體系從名存實亡,到空前鞏固、日本與韓國現在都爭相要加入AUKUS(美英澳三國安全同盟)的第二支柱、亞洲供應鏈重組、韓中日三邊關係更陷入停滯。
但是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去年韓國對華貿易出現逆差,今年4月國會選舉,執政黨慘敗,贊成對華親善的反對黨在國會是多數,這都對尹錫悅原來的「親美遠中」政策,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必須重新檢討,以應對國內的不滿。
更重要的是,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獲得了紓解,韓國最擔心的就是在美中對立之間爲難,但是去年舊金山拜習會以來,關係逐步好轉,對韓國來說,避免了夾在中間左右爲難的尷尬。
韓國對中國的關係,本質上與日本不同,日本與中國有釣魚臺的東海主權爭議,日本已認定中國爲「威脅」,但是韓國並沒有定位中國爲威脅,充其量只會順着美國的說法,認爲中國是個「危險」,表示關切臺海穩定而已,而且長久以來,韓國朝野都認爲,在面對朝核問題上,中韓有一致的利益,中國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
雖然近年來,受地緣政治環境影響,中國在應對朝核問題上主動發揮的作用削弱,韓方對中方的期望值也有所降低;可是相對的,韓國對美國的未來信賴感也降低,尤其是川普在拉票活動中多次就駐韓美軍、韓美防衛費分擔金等事宜表態,暗示他若當選總統將裁減駐韓美軍規模、大幅上調韓方分擔的防衛費。
此時的韓中日峰會,提供了一個機會,由於三年疫情,峰會延遲已久,現在預定5月26、27日在首爾舉行,這次由韓國主辦,在議題設定與來賓接待上,主辦國有相當的外交彈性。
選後新上任的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於是在5月13日訪問北京,這距離上次韓國外長訪問,已經時隔六年半;趙兌烈是職業外交官出身,在韓國外交部幹了40年,其中30年都專注於貿易外交,親歷了韓國參與創建世貿組織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以及韓國與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的關鍵經貿談判,起用他的目的就是在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他在訪華前表示,希望此次訪問成爲韓中關係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這是首爾方面的期待,但同時也是北京方面的期待。
面對美國在印太不斷籌組小多邊聯盟,中方唯一手中的多邊關係籌碼,就是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這個峰會已經有十年曆史,美國縱使不滿日韓盟邦與中國發展關係,但也不好說甚麼。
此外目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中日韓都在其中,但中國進一步想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意願,就必須經由中日韓的自由貿易協議,作爲加入前的墊腳石,而中日韓FTA正是5月底要討論的主題。
當然在王毅與趙兌烈兩人見面時,政治的分歧不能不提,趙兌烈表示,當前朝鮮接二連三發起挑釁、各種地緣政治衝突頻現、全球供應鏈不穩定性加劇等,兩國正面臨各種區域和全球性挑戰,韓中應管控好分歧,不能讓分歧上升爲衝突;王毅也就韓國與美國、日本等密切接觸,忽視與中國的關係暗示不滿,他表示,中韓關係面臨的波折和考驗增多,這不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不是中方願意看到的,希望韓方與中方一道,堅守兩國建交初心,堅持睦鄰友好方向,堅定互利合作目標,排除干擾,相向而行。
但是雙方都有共識,並不寄望於一次的三方會談,能夠解決三邊關係中的所有問題,能夠恢復中日韓領導人會談的機制本身,就是合作的積極信號,據瞭解將與會的國務總理李強還將表達善意,擴大交流,將赴華免籤範圍,從歐洲擴大到韓國和日本。
當然對韓方來說,這次趙兌烈本想見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當面邀請習訪問韓國,習近平去年曾表達訪問首爾的意願,但期待卻落空,中方認爲雙方關係還未到那個程度,要看5月底三國領導人峰會的結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