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賽鴿文化 污染毀生態

鴿友細心呵護賽鴿,就是希望在一生一次的賽事中飛出好成績。(林和生攝)

近2年擄鴿虐鴿事件簿

鳴笛聲在公海響起,關滿賽鴿的鐵籠瞬間開閘,數以萬計的鴿子成羣涌出,在海上呈現壯觀場面;南部的冬季賽事已結束,北部冬季賽事上個月也已結束,承載鴿友期待的選手們賣力振翅飛翔,少數能在時間內返回的賽鴿,成爲爭相擁戴的寶貝,其餘則任其自生自滅,卻爲臺灣帶來一場失控的災難。

臺灣地下賽鴿文化組織規模龐大,涉及賭金更是億來億去,1年3次的海上競翔成了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的輪迴,多數無法飛返的鴿子落海淪爲波臣,而無比賽能力或未能得獎的賽鴿,也屢遭棄養。

長期研究賽鴿產業的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教授莊國賓初估,海翔的賽鴿僅1成能順利飛返,其他9成除了被大自然淘汰,就是成了野鴿,近幾年在全臺建立龐大野外族羣,開始造成環境危害,除了鴿糞污染,爭食農作破壞收成,也影響野外鳥類生態系。

無奈賽鴿在臺灣屬灰色地帶,不僅沒有相關機關管轄,更無編列移除或防治經費,只能眼睜睜看着危害持續擴大,莊國賓呼籲政府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但賽鴿是否合法化在臺灣鴿界意見分歧。支持合法化的鴿友阿聖說,未來雖可能被課稅金、受約束,但至少能正大光明拿賭金。反對方則認爲,多年來國際動保團體譴責海翔太殘忍,一旦政府介入,面對國際壓力,官方立場尷尬,鴿會賽事恐綁手綁腳,不如維持目前相安無事的態勢。

鴿友阿光說,全臺約50萬賽鴿戶,衍生包括訓鴿、種鴿、飼料、保健食品及鴿舍打造等周邊產業,估計約百萬人靠此生活,賽鴿一天沒合法,這些交易就只能檯面下進行。

鴿友昌仔說,臺灣賽鴿主要以鴿齡6個月的幼鴿出賽,若順利五關飛返、贏下賽事,就被鴿主視爲心肝寶貝,用來育種、繁衍優質後代,其他多數敗陣下來就乏人問津。

臺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說,美國善待動物組織曾調查臺灣海上賽鴿,調查影片中提到賽鴿團將船開到320公里遠外海,鴿子一般無法承受長時間飛行,大多墜海溺死。

他嘆氣說,殘忍的賽鴿文化已觸犯《動物保護法》第10、27條,但第10條以博奕爲目的不當動物競技行爲僅行政罰。他問過相關單位,答案是海翔在公海施放,臺灣法令管不到,而賭博則蒐證困難,等於無法可管。

何宗勳說,動保團體絕對不支持賽鴿合法化,但也深知無法全面禁止,因此建議政府應在符合動物福利前提下,與產業界人士好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