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避談兩岸 賴選擇低調(魯雲湘)
圖爲賴清德總統1日在總統府發表「2025新年談話」。(王英豪攝)
■魯雲湘
賴清德總統的元旦演說並未着墨太多兩岸關係,這是否透露出身爲領導人的他,考量當前的國際與兩岸局勢日益複雜,而選擇刻意迴避?或許,這並非單純的政治手段,而是對內外局勢與歷史經驗的一種迴應。
回顧113年的國慶演說,賴總統提出「祖國論」,一度在臺灣與兩岸社會,甚至是國際間引起討論,北京也一度出現強烈反應。大陸藉此升高軍事壓力,加強在國際上對於「一中」的宣傳攻勢。這樣的經驗,或許讓賴清德意識到,任何敏感的言論都可能出現預期外的激烈迴應,進一步影響臺海地區的安全。因此,在元旦這類具有象徵意義的場合中,選擇不觸碰兩岸議題,或許是要儘可能避免類似意外的發生。
與此同時,這麼做也有助防止北京獲得「合理藉口」。北京當前的對臺政策,是以強化軍事威懾、經濟壓力與外交孤立爲主,因此對臺北而言,過於強烈的言辭及政策宣示,很可能成爲北京繼續升高壓力的合理化藉口。因此賴總統的沉默,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防禦性的政治手段,旨在不讓北京掌握進一步行動的話語主導權。
從維護國際形象與支持的角度來看,臺灣的國際地位很大程度是仰賴美國及其盟友的支持。因此對賴總統而言,元旦演說是展現臺灣形象的窗口,他選擇以內政與全球化爲主題,而非敏感的兩岸議題,可能是希望向國際社會展示穩健、理性的領導風格,避免因言論過激影響臺灣的國際支持基礎。
此外,今年元旦演說賴總統特別強調民主價值,或許也有修復臺灣國際形象的考量。在2024年年底的韓國戒嚴事件中,民進黨被批評對該事件立場曖昧不明,甚至引來國際對臺灣民主的質疑。賴總統藉由強調民主,向國內外傳遞堅守普世價值的訊息,試圖修補因該事件造成的國際輿論壓力。
隨着川普即將在1月20日重返白宮,美中競爭是和緩還是加劇,無人知曉。但臺灣無疑處於地緣政治的前沿。賴總統的低調處理方式,或許是希望爲兩岸問題爭取更多的戰略緩衝空間。他選擇將焦點放在較少爭議的議題,爲未來的政治操作保留更大的靈活性。
賴總統在首次的元旦演說中,低調回避談論兩岸關係,反映出的究竟是務實,還是投機的領導風格?在當前臺灣面臨的複雜國際局勢中,這樣的選擇,既是對北京壓力的一種防禦,也是一種爭取國際信任與戰略空間的嘗試。這種態度,或許是未來兩岸關係能走向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