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陸醫療反腐風暴(白德華)
大陸醫藥反腐升級 今年上百位醫院領導被查(圖/中新社)
大陸醫院、藥企最近陷入一場反腐風暴,至今院長、書記被抓逾170人。藥企透露,院方不斷告知「少來走動」,風聲鶴唳直逼王岐山主導反腐最高潮時期的2013年。整體看,醫療腐敗不僅是「行業腐敗」,更是轉型社會制度治理的一環,亂世不用重典要改很難。
大陸醫療體系龐雜,非一般人能想像。大陸原屬城鄉二元制,城市一國,農村一國,各自綁定在土地上,離開戶籍地什麼都不是。換言之,湖南人到上海工作,哪天生病在上海就醫,就沒辦法「報銷」醫藥費。這現象直到2017年才漸漸打破。「醫改」的目的就是擴大保險覆蓋率,讓公衛資源有更多人享用。
醫改主體既是「醫保」,因此大陸不斷透過戶籍改革、融合城鄉,才讓城市職工、農村人口納入職工和居民保險兩大類。如今加商保、自助會方式,參加醫保人口已達95%以上。「全民健保」雖長路漫漫,但拼圖已一塊塊完整,只不過除「醫保」外,更頭痛的是醫院、藥品這兩大領域的改革更難。
大陸以前流傳「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社會主義講究「爲人民服務」,科學家、醫生低薪是普遍現象,能溫飽就好。但市場化改革後,人心不足蛇吞象,政府雖減掉公醫的財政補貼,但一方面提高醫師待遇,一方面推「以藥補醫」,讓醫師透過處方藥及看診賺錢。但多年下來已形成「共犯」利益結構,想返樸歸真根本不可能。由是,自訂藥價、門診分類,醫材隨人喊價,醫院成了腐敗的溫牀,「看病難,看病貴」至今仍困擾普羅大衆。。
京滬地區看個感冒要7、800人民幣(下同),約臺幣3500元,主治醫師月薪雖有2萬多(約臺幣9萬),熱門名醫可達10萬(約臺幣44萬),但「灰色收入」還是主流,藥品回扣、醫材回扣、病患紅包等等,久而久之,走後門、給紅包成爲常態,大陸常傳「醫病(醫師、病人)衝突」,體制扭曲是最大問題。
中紀委不斷透露貪腐細節,對糾正貪腐多少有用,但每週近10位院長、書記因貪曝光,可見集體性腐敗已病入膏肓。以前剛性的「以黨領政」不打折扣,如今「黨書記」跟着「院長」利益共生,醫院不出問題纔怪。
《北京商報》以「54321」形容醫院「拿回扣」的模式,也就是說,利潤如果是200萬,院長可拿到5%、10萬回扣,相較中紀委披露某院長引進一臺直線加速器1500萬,回扣竟拿到1600萬,這估計顯然太保守,但可見如今醫藥系統胃口有多大、貪腐有多惡劣。
中共前領導人胡錦濤在2012年曾說過,「嚴重的腐敗將亡黨亡國」。制度貪腐只能從制度根除,大陸醫療體系要徹底剷除病竈,可能更需一場「頂層設計」來進行制度革命才行。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