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公衛專家缺席 如何打贏Delta(鄭慧正)
疫情仍未平息,國內掀起的變種Delta病毒羣聚事件,不過指揮中心到現在仍然堅持,只有從7個列爲高風險國家返臺的旅客,要在入境及居檢結束時各做一次PCR檢測,而其它旅客入境時並不需要。(資料照,陳麒全攝)
最近英國變種疫情慢慢緩和,而印度變種成爲關注的焦點,防疫仍須保持警惕,不可鬆懈,但也是回首與前瞻的時機。雖有62位綠委反對公佈「3+11」會議紀錄,但監委堅守憲法職責,擬約談陳時中還原疫情破口的真相。日前石崇良次長提到「萬華是破口」,陳部長連忙出來緩頰。高虹安委員質詢部長3+11,部長生氣「不要污衊」。如果破口不在3+11,也不在萬華, 那疫情爆發到底是從何而來?
在棒球比賽中除非是全壘打,很少是靠一次安打而得分,大多是連續防守失誤,纔會讓打者奔回本壘得分。以棒球比喻, 病毒是打者。「部桃感染」,打出一壘安打,二壘封殺,得以清零。而這一次「華航機師3+11」是一壘安打,「諾富特」防疫酒店管理不善是防守失誤上二壘,造成羣聚感染。「獅子王」超級感染者打出關鍵的三壘安打,擴散成社區感染。社區抗疫物資缺乏及拒絕公衛專家的建議,引發全面潰退失守。只能眼睜睜的看打者跑回本壘得分。
我們也來「校正迴歸」,去年12月美國纔剛通過Pfizer及Moderna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1月3日新加坡交通部長面對國會議員質詢,答覆將海事、航空業等國境前線人員與醫療人員列爲疫苗施打優先順位,香港及紐西蘭也是如此。對於這樣的政策,指揮中心的專家居然還說是「國際笑話」。我們的防疫策略明明與新加坡同爲境外決戰,而非全面社區感染的歐美,卻將國境前線高風險的機組員排到第三順位。 這樣的防疫政策令人汗顏。
疾管署莊人祥說指揮中心早就認定機組人員的高風險,建議列爲疫苗接種的「第零順位」,最後居然排在政府防疫人員之後,請監委釐清誰把順位搞混了?3月22日國內開始AZ疫苗注射,4月12日也已經開放到「機組人員」,4月14日部長在立委3+11的壓力,其實也還來得及,幕僚爲何沒有再提醒「打過疫苗纔可3+11」?忘了病毒已經進化到英國變種,而我們的武器也到手了,防疫觀念還停留在2020年,官員自大輕敵,臺灣完全沒有學習到新加坡的防疫戰略,導致之後兵敗如山倒,令人心痛。
我們一直沉醉於世界第一的防守策略「境外決戰」,「社區巷戰」則是部長完全沒有想到場景。當病毒入侵到萬華擴散到板橋,公衛專家建議快篩、普篩,指揮中心以僞陽性、僞陰性的煙霧彈,遮掩PCR產能不足以擴大篩查,纔會有「校正迴歸」。無集中隔離所,因此令輕症者居家隔離,又發生快樂缺氧猝死,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問題,都是急就章,拼湊上陣。這都是歐美去年的考題,我們看在眼裡,卻沒有做任何的沙盤推演及準備。
過往指揮中心對於公衛的觀點不用開放的態度探討,彰化事件後,公衛學者儼然成爲逆時中的代表,普篩、快篩彷彿成爲禁忌。所有的「昨非今是」措施逐漸施行了,包括社區快篩、居家快篩、離島機場篩檢站、入境普篩、集中隔離,指揮中心自己打臉了。病毒突變早已不是吳下阿蒙,部長口口聲聲「超前部署」,只有口罩及酒精,社區感染所需要的作戰物資,快篩劑、PCR設備、集中檢疫所、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 單株抗體,甚至最重要的疫苗都遲遲未到。今年2月蘇院長還說「臺灣沒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然而即使不是這次的疫情爆發, 臺灣可以永遠獨善其身嗎?政府能不打開國門與國際接軌?能鎖國到何時?
球賽到了八局下半場,蔡總統說要「調整戰鬥隊形」,指揮中心確實應該納入公衛專家,包容多元的意見。政府要記取所有的教訓,深刻的反省,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九局Delta戰役。期待監察院代表人民清查,不僅是3+11事件,還有千瘡百孔的「超前部署」,給全民及600多位新冠亡者及家屬們一個交代。
(作者爲退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