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軍事準備 民心浮動(蘭寧利)
華府智庫針對中國大陸入侵東沙島的想定進行兵推,發現目前臺美難以在不讓衝突升級下迫使中國大陸撤出該島。(圖/中央社)
最近兩岸軍事相關消息不斷,已引起民心浮動。11月運-8反潛機已連續兩天進入臺灣東南空域;日本統合幕僚監部也一連兩天公佈解放軍軍機飛越位於臺灣東北部的宮古海峽,兩者幾乎形成鉗形;11月1日,解放軍宣佈所有軍眷醫療一律免費;而中國大陸商務部一則「鼓勵家庭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和突發情況需要」的通知引發了大陸社會的關注,這是準備即將到來的對臺軍事鬥爭了嗎?
但大陸其實並不以臺灣爲目標,儘管蔡英文喊出「準兩國論」、外交部長訪歐等,臺灣方面再多的挑釁,大陸都沉穩而不急躁,一切照既有的規則辦事。大陸當然也不會輕易相信美國總統拜登與國務卿布林肯的曖眛表態,大陸自有底線在。臺灣軍方從事軍事研析多年,但始終抓不太住大陸行事的邏輯與規則,這是隱憂。近期大陸可能奪下東沙的傳聞與我方實施後備訓練新制恰巧碰上,引起不少青年和家屬的不安,蔡政府對於如何安民心應該要有所作爲。
對於蔡總統證實美軍在臺的問題,其實美國在臺的軍人多屬操作技術層級的官兵,他們是零散的、非建制性的,嚴格講,他們根本稱不上「駐」字,只能用「住」字。媒體報導目前有45位美軍在臺,而這些人還是各軍不同類別兵種的總和,期望他們救臺灣,這恐怕是異想天開了!至於美國的同盟協防目前根本連邊都談不上。美軍在臺的說法純屬政治考量而已。
美國雖多次強調會協防颱灣,也積極對臺軍售,但也多次關切臺灣是否有自行保衛的意願。臺灣目前採用募兵制,民衆僅服4個月訓練役,退伍後也無法成爲可徵召作戰的後備兵力。《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報導,美國軍事參謀及行政官員擔心大陸武力攻臺,很少人認爲國軍能抵擋解放軍,最迫切的問題在於臺灣役男與後備部隊準備不足、士氣不振。
國防部預定明年起試行每次14天的新制後備教召制度,希望有效恢復退伍後備軍人的戰鬥技能。但這還是捨本逐末,原來的根基是4個月的兵,14天的招訓就會改頭換面?這會有事倍功半之弊,且會嚴重牽扯到正規部隊的戰備訓練。兵力不足應從兩方向着手整頓,一是精算防衛兵力的目標,以威脅與作戰需求爲導向,重新釐定兵力大小;其次,改回徵兵制,放棄捨本逐末的亂竄式摸索。
關於防守東沙,國防部長要官兵們與陣地共存亡,這是對的,不然大家希望他說什麼?放下武器?這是絕無可能的事,問題是啓戰與終戰的條件均應按現行戰務令(交戰規則)中之律定行事。離島如東沙的防守,端視海空兵力在場的強度,美海軍在二次大戰時守住了中途島,失掉了威克島。我國在20多年前兩離島撤軍時就該同時執行海軍兵力的期中更新,虛擲20年,至今能處理2030年代威脅的巡防艦遲遲推不出來,戰事一起,那東沙只有拱手讓人了,將來中斷的天然氣航線,可能還沒有人想過吧!
(作者爲海軍退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