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小回暖後 仍須迴歸現實(鬱慕明)
馬英九大陸行或許帶來短暫的小回暖,但民進黨和美國政客的勾結不會停,中國大陸也絕不可能在主權問題上退讓,我們仍須迴歸現實,未來幾個月臺海還是很難平靜。(資料照,範揚光攝)
就在馬英九大陸行的最後一天,蔡英文和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了。即便大半年前裴洛西訪臺才引發「第四次臺海危機」,但對美國政客和民進黨當局而言,仍是一點也不想要收斂,甚至爲了比過裴洛西的陣仗,麥卡錫更拉來了18名跨黨派的衆議員聯合演出這場美臺勾連的政治秀,對中國大陸的挑釁意味可謂相當濃厚。
就像當初不少人以爲拜登能緩和中美關係,如今兩岸都對馬英九名爲祭祖的大陸行,充滿許多想像與期待。這當然與疫情終於告一段落,兩岸有望重新恢復正常交流,以及臺灣島內已漸涌現疑美論有關。人們根據這些現況,相信臺海兵兇戰危的緊張態勢可能緩解,而曾經高舉九二共識執政8年、任內實現三通直航及兩岸領導人會晤的馬英九,就成了被賦予和平使命的對象。
事實上,馬英九本人亦是如此定位自己。從出發前強調此行無意爲所謂美中臺關係增加政治效應,到返臺後公開指出「臺灣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九二共識活過來了」,足見馬先生仍有心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中扮演角色。尤其在實際「登陸」以後,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說出「我們中國人」、「這些歷史必須寫入兩岸的教科書」,更突破過去他執政期間迴避的表述,增加了對中國的認同。
然而,馬總統任內未能修正教科書,一直受島內有識之士詬病。如今光靠短短几天的大陸行,就想讓九二共識「活過來」,恐怕實在過於樂觀。我們都清楚,大陸對臺已經是不斷寬容,對於此次馬英九提及「中華民國」的言論,也都給予最大空間。但即便大陸付出真誠善意,島內教育卻已經是去中國化,多數臺灣青年連自己是中國人都缺乏認同,九二共識從而缺乏延續的基礎,也就持續讓民進黨擁有操作「倚美謀獨」、「抗中保臺」的空間。
何況就連馬英九及多數國民黨人,就算願意承認九二共識,也只不斷放大「各自表述」的歧異性,對於當初臺灣、大陸都承認的「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始終刻意淡化。雖然馬英九在湖南大學引用了中華民國憲法,表示兩岸都是中華民國領土,也就等於同屬一箇中國,但蔡英文一句「這已是1970年代的論述」,確實也點出這種「法律」上的說法,已經和「現狀」有不小差距,失去現實上的操作性。
聯合國自1971年通過2758號決議文後,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至於臺灣是中國一部分,也早就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兩岸實際上仍分屬兩個政權,此即我們所說的政治對立,臺灣要不宣佈臺灣獨立,要不當然就應與大陸開啓政治協商。馬英九說臺灣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臺灣獨立當然就是通往戰爭,而和平只能靠兩岸協商統一鞏固。馬英九任內始終堅持兩岸「只經不政」,則對立就永遠難以解決。
蔡英文想推翻中華民國憲法及國際法理,說兩岸是互不隸屬,但連現在看似最挺她的美國都不敢承認。馬英九所謂「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的論述,則也迴避兩岸分治的政治問題,淡化既然兩岸同是一國,就必須走向統一的現實。在這些紛爭都未處理的情況下,光把「九二共識」當作口號,是不可能真的維持兩岸和平。
如今關鍵的問題是,大陸或許仍保持一定耐心,願意先求兩岸恢復熱絡交流,再逐步累積互信。但美國反華戰略已是板上釘釘,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都主張利用臺灣牌「以臺製華」,甚至到了逞兇鬥狠,比賽誰更敢挑釁中國的地步。馬英九大陸行或許帶來短暫的小回暖,但民進黨和美國政客的勾結不會停,中國大陸也絕不可能在主權問題上退讓,我們仍須迴歸現實,未來幾個月臺海還是很難平靜。
(作者爲新黨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