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中戰機臺海摸底 國安要有對策(張延廷)

美軍機示意圖(圖/美聯社)

美中軍機日前在臺灣東部海域上空展開全天候對抗,而且連續3天,美軍派出逾100架次戰機測試中共輪戰能力,中共則派出300多架次升空應對,由於雙方派遣架次甚多,我方雖全程監控掌握,但也只能作壁上觀的角色。而且此一空中動態已經凸顯在美中軍事較勁下,東海及臺灣北部空域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甚至進一步牽動「美日同盟」軍事架構的防務部署。

當前臺海軍事情勢已較以往嚴峻,也造成各國在臺海空域活動的軍機非常頻繁,且架次又多,其中包括先進戰機、無人機、偵察機、電偵機、反潛機等各式機型,對峙狀況是向上升高的趨勢。而且美軍所派遣的軍機已不單從駐日美軍基地起飛,有部分是遠從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經過空中加油程序來強化長程跨區機動增援的能力,並藉此測試中共空軍應處的能力。

現代的軍事較勁已是系統和系統的對抗,以及武器系統整合能力的較勁。軍事學術定義的「系統」二字包括整個作戰架構的編成,和各種作戰載具的效能統合運用與發揮的能力,任何在空戰機只是其中的一項投射工具而已,包括部署在作戰區內的各型武器,必須運用可控的電磁頻率,悉數以特定戰區的「聯合全域指管」架構予以統籌發揮戰力,發揮C5ISR的聯合戰力。

簡言之,美機與共機在臺灣東部外海的較勁,就是兩大軍事集團在空中武器系統及電磁頻譜整合能力的較勁。臺灣雖不是美國的盟國,未能獲得北約標準的Link-22資料鏈路,無法和美軍聯合部署及演習,但有必要深入研究先進作戰概念,才能與時俱進掌握未來戰場趨勢及作戰節奏。

再者,日本近年積極修改憲法,將「專守防衛」原則的「集體自衛權」進行若干調整,並以實際行動擴建西南離島的機場設施,使之能在「有事」時提供美軍大型軍機及多功能戰鬥機起降,例如新石垣空港(石垣島)、下地空港(宮古島),都已裝備衛星導航的差分式導航系統和儀降系統,使美、日現役主力戰機均可前沿進駐,承平時作爲美軍備降機場,並對西南「八重山羣島」緊鄰臺灣的地緣戰略線構成新的海空防線,強化南部的防空力量。

另外,在今年8月中共圍臺軍演中,中共曾對臺實施短程彈道飛彈試射,駐韓的美國空軍立即派U-2S高空偵察機從韓國烏山基地、RC-135系列從沖繩嘉手納基地飛來臺海附近偵測,在未來「逢戰必電」的聯合作戰前提下,臺海周邊空域的電磁環境已成爲密度非常高的電磁場域,作戰特性已跟以往大不相同。

美國與中共戰機頻密在臺海附近空域相互較勁摸底已成常態,在美國印太司令部的新型態作戰架構下,整個西日本和日本列島南部、臺海周邊均已在美國規畫下的同一個戰區,實行相同的作業流程,假設最壞情況,當衝突爆發時,在我國軍事實力尚無法和美國盟國相提並論之時,其影響層面將難以掌控。目前國內選戰正酣,但國家決策階層有必要正視此國安主題。

(作者爲前空軍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