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全球搶氣 蔡政府有勝算?(彭蕙仙)

俄烏戰爭爆發後,各項能源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示意圖/shutterstock)

冬天逐漸接近,歐洲各國正瘋狂搶氣。8月22日,一艘滿載澳洲液化天然氣(LNG)的輪船抵達英國倫敦以東的谷島碼頭,這是歐洲國家6年來首次從澳洲進口天然氣。當然這批LNG並不是全部都供應英國,大部分會出口到歐陸國家。

由於距離過遠,澳洲向來不是歐洲國家進口天然氣的選擇,然而,俄烏戰爭改變了這個情勢。如今全球能能源供需關係已越來越受地緣政治格局所支配,明顯分爲東、西兩大集團,以美國及其盟友爲主的西方能源集團供應能源給「去俄羅斯化」的歐洲,東方能源供應者則以俄羅斯加伊朗等遭到美國製裁的國家爲主,需求方包括中國大陸及印度等一些發展中國家。

這兩大集團已越來越壁壘分明。俄羅斯總統普丁在3月宣佈,歐盟、美、日等被指定爲「不友好」的國家必須以盧布購買能源,歐盟表示拒絕。同一時間,美國與歐盟簽署了媒體戲稱的「能源馬歇爾計劃」,強化歐美的能源安全與交易。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其中有71%輸往歐盟和英國。

在石油美元的強大連結力量下,中東產油國家向來被歸爲西方能源集團,不過,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7月初,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爾金多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在此之前,歐美國家多次要求OPEC增產,但巴爾金多始終不同意。他過世後沒幾天,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增產也是會談的主題之一,但沙國同樣沒有做出肯定承諾。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近日訪問沙國。此前曾盛傳沙國考慮與中國的部分石油交易改以人民幣計價。果如是,就算量還不大,畢竟將成爲石油美元的一個破口。

在抵制俄羅斯天然氣下,德國想從卡達進口天然氣做爲補充,不過,雙方一直未能達成交易協議,這意味着短期內德國不可能從卡達取得天然氣供應,這使得德國多元天然氣佈局受阻。

另一方面,大陸的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宣佈將向卡達投資290億美元(約新臺幣8505億)擴建4個LNG產線。預計這些生產線完工後將以供應中國大陸的LNG需求爲主。

臺灣天然氣98%必須進口,其中33%來自澳洲、25%是卡達,本來有10%來自俄羅斯,不過,爲了響應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蔡政府稱今年3月合約到期後就不再購買俄國天然氣。澳洲已考慮減少LNG出口;而且,由於歐洲價格飆漲,向來以亞洲爲主要出口地的澳洲業者爲獲取更高利潤,勢將調整出口比例,衝擊亞洲LNG的供應量。因此,天然氣進口分居全球第2及第3的日本和韓國,正透過不同的交易合約拚命搶購天然氣,這使得LNG搶奪大戰提前開打,臺灣是否也已加入了這場搶氣大戰、有多少勝算?蔡政府必須向國人清楚說明。

特別是俄烏戰爭後,能源供需遭到地緣政治的扭曲,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了,在新的供應格局下,能源深度仰賴進口且氣電比超高的臺灣,所面對的能源風險之高,實在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