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司法不公 不能沉默(黃丙喜)
臺灣民衆黨11日將舉辦「釘孤支」活動,聲援柯文哲。(張雪如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1月11日是司法節,民衆黨號召羣衆到自由廣場參與「111,釘孤支!」活動,抗議司法不公;國民黨聲援,譴責綠色威權。賴總統聽見了嗎?他會公開回應不服的民意嗎?
「打一場官司,好像精神上進入臺大醫院重症病房。」退修的法院院長向大學同學們說。那被檢調偵查又選羈押呢?身心的折磨則從柯文哲、沈慶京、應曉薇和李文宗進出看守所的神態不難體會。
人民犯罪當然要辦,政治人物尤其不能放過;但是,檢察和司法辦案不能淪爲掌權者打擊異己的鷹犬,否則人民將生活在恐懼之中,國家永無寧日,落入了藍營立委羅智強說的「司法成爲權貴者的奴才是爲國恥」。
針對性和相對性是衡量一國的司法檢察是否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兩大指標。最近分別發生在綠、白政治人物的差別對待,正是檢驗當前臺灣司法檢察辦案是否符合人民期待的時刻。
柯文哲、鄭文燦、陳啓昱犯罪嫌疑類似,屬於圖利或貪瀆;然而,從他們被偵查、收押、抗告的過程及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其中差異極爲明顯,不論獨立、程序、比例或衡平性,柯文哲案都顯著背離了法律應有的無罪推定和公平正義。檢察官論壇有貼文感嘆辦柯文哲案「這盤棋已輸」,因爲「檢察官不應淪爲政治打手,更不應將辦倒政治人物當成戰功,藉此作爲自己升官的終南捷徑」。
最可議的是,檢察體系在偵查過程中恣意釋放似是而非、疑假似真或跟犯罪事實無關的訊息,故意摧毀嫌疑人的人格,又刻意運用不對等的司法武器,押人取供,無視嫌疑人也應受法律保護的基本人權。
檢察官故意混淆視聽的行爲則從柯案起訴書中可以明顯發現。圖利、貪瀆和政治獻金固然都涉及金權利益,但彼此判定的公私界線非常清楚,法律刑責因有無對價也各有不同。檢察重點是偵查有無犯罪事實,不能混淆不同案件的時空情境,更不能模糊人事物的焦點。起訴書不必給社會大衆合理懷疑的想像或推理的空間,免得名嘴接着將傳言當證據,大噴口水。
川普回鍋當選美國總統堪稱世界的21世紀傳奇。他4大訴訟案纏身無礙其邁向總統之路。從川普身上,全民都應深思臺灣離司法獨立的距離到底還有多遠?別老跟掌權者的司法指揮棒起舞了!臺灣政治不夠透明、清廉的問題出在司法啊!
人民受司法折磨之痛,蔡英文新上任總統之初即曾公開承諾無可迴避的四大改革,包括:法庭的透明化和裁判書的親民化、法官和檢察官晉用和淘汰機制的改革、打造專業與中立的司法體系、建立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臺北地院日前裁定柯文哲等人羈押的理由居然是基於尊重審級制度,並考量檢察官抗告提出關於羈押必要性的事證。
蔡總統司法改革了8年,原來至今還是「檢察一體」、「法官一體」。賴總統接任也半年多了,對於人民訴求的司法不公豈能保持沉默?!
(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