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天下爲公的憲政是兩岸交集(張亞中)
中國共產黨已經100年了,它與中國國民黨共同參與了中華民族現代化、追尋民族振興的進程。國民黨起起落落,共產黨也曾經誤入歧路,但也寫下輝煌成果,在慶祝百年之際,中共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認識開啓下一個百年之路?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一直在找尋一條最適合的現代化道路。船堅炮利、維新變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都是在這條道路上的不同探索。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則認爲,只有紅色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給中國帶來真正的醒悟,馬克思路線纔是中國正確的現代化道路。
中共自1949年起,以俄爲師,以無產階級專政爲名,用國家權力動員全國力量,這過程中傳統精神文化被遺棄否定,宗教信仰的唯心論被視爲陳腐落後,歷經了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階段鬥爭,中國大陸遭受到歷史的浩劫。這一階段的現代化連中共自己都認爲走上了歧路。
大迷之後則是大悟,鄧小平的實用務實主義,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名,避開了刻板的馬列主義教條,他的改革開放可視爲對孫中山民生主義的具體落實,既發達國家資本,引進私人資本,也接受市場經濟。隨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到了習近平,中共用了一百年,進行共產主義在中國大陸的「本土化」,成爲世界兩大經濟強國之一,中國現代化的道路由此躍進了一大步。
正在崛起成爲世界強權之際,西方以價值觀爲名對中共發起了鬥爭。這險峻的狀況中共該如何迴應?我認爲此時中共不僅對外要從理念價值上說服西方,對內也要繼續提升更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讓未來的現代化與民族復興道路更可茁壯。橫亙在未來的挑戰是,未來的中共,是要繼續從馬列主義中反芻能量,還是要選擇吸取更多養分,特別是在中華文化的政治理念中找尋新的啓發呢?
實踐檢驗真理。基本否定人的價值與地位的唯物史觀,以階級鬥爭爲本質的馬列主義已經由中共自己證明,並不完全適合於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已經可以取代馬列的「共產主義」論述,但是在理念論述的包裝上,中共似乎並沒有足夠的自信,擺脫這個外來的馬列主義,而完成自有品牌的創造。
我認爲要解決這個難題並不難,孫中山思想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憑藉。在孫中山的思想中,馬列主義只是社會主義的一支,社會主義又只是民生主義的一環,民生主義則是三民主義的一部分,而三民主義又必須以「天下爲公」爲最終理想。中共的下一個百年之路,或者可以考慮這一兼容東西的思想,與中共百年來寶貴的實踐經驗,來建構一個讓西方能夠認同、佩服的價值觀。
《禮運大同篇》的「大道之行,天下爲公」是社會主義美好世界的最終理想。「天下爲公」,有着中國特色,以人爲本、和諧合作,天下非一人、一家、一黨、一國之天下,不同於白色資本主義的不平等,與傳統紅色馬列主義強調的共產黨專政也大異其趣。專政可以是過程,但「公天下」纔是目的!
在孫中山所說的「振興中華」,中共所說的「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百年中共迄今仍在共產黨專政的「訓政」道路上前進。期望未來兩岸可以在「天下爲公」的「憲政」目標上找到交集,共同建構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政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