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烏克蘭危機是全球911(江靜玲)

烏克蘭首都基輔街上一輛被炸燬的軍車。(美聯社)

烏克蘭危機震驚世界。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個分裂區域獨立合法化,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電視演講中明確表示不接受烏克蘭做爲主權國家的存在,並進軍烏克蘭。接下來,我們看到了真確但又幾乎不真實,似乎只有在歷史書籍和照片中才有的場景,坦克和戰火出現在歐洲國家的首都街道上。

當年爲鎮壓布拉格之春,蘇聯坦克駛進捷克,但那是1968年,一個冷戰還存在的世界;2022年發生在基輔看似不可想像的事,則將產生遠遠超出烏克蘭的影響。柏林圍牆倒塌後的靜好歲月,歐洲人期待的民主自由遍地開花,人們談論的「歷史的終結」,以及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規範和世界秩序,都將一去不返。

儘管本週一烏克蘭代表團已抵達白俄羅斯準備與克里姆林宮方面進行談判,但過去數天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火,讓歐洲普遍驚覺到世局已退回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時代。英國負責海外情治的軍情六處前首腦楊格認爲,「普丁已穿越了一面鏡子,打破了一個基本禁忌,我們現在已處於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此間觀察人士把普丁的行動比擬爲當年希特勒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和入侵波蘭。人們擔心,如果普丁在烏克蘭建立一個親俄政府,接下來的目標是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然後是摩爾多瓦和波蘭。普丁的目的似乎不僅在奪取烏克蘭,他希冀收復俄國在1989年後失去的民族榮譽和國家勢力,更重要的是打造其個人歷史遺緒。

然而,普丁可能輕估了烏克蘭對抗俄國政權的決心。烏克蘭不僅只是一個擁有4400萬居民、幅員遼闊的國家,2008年的橙色革命,及被喻爲21世紀的第一場政治革命,迫使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還有2013、2014年的親歐盟抗議運動,讓烏克蘭民衆體悟到人民力量的重要與強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面對俄國威脅,烏克蘭人排隊入伍,烏克蘭總統拒絕西方提供護衛讓他離開首都,反要求外國提供彈藥以對抗俄國。

如果烏克蘭人堅持抵抗,1945年以來歐洲最大的一場戰爭可能在烏克蘭爆發。普丁這次面對的情況與他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半島時截然不同。迄今爲止,我們可以看到歐盟國家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罕見的團結,因爲此次若無法阻止普丁,更大的危險將接踵而來。

當我們關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時,普丁正悄悄蠶食前蘇聯部分地區,包括車臣和喬治亞。兩年前發生在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間的納卡戰爭,便是在俄國以「維和」之名,強制迫使國際間僅受3國承認、非聯合國會員國的納卡重返亞塞拜然。這件事在臺灣甚至國際均未引發太大關注。

在中東區域,如果沒有俄國提供援助,從2015年到現在,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在非洲,俄羅斯僱用的傭軍出現在利比亞、中非、馬利和莫三比克。這一切都不是偶然。

雖然西方分析人士一直嘲笑俄羅斯的經濟規模比義大利還小,但在過去15年,普丁持續建立軍事力量,就像希特勒在1930年一般,不僅在規模上,而且在技術層面上進行投資,包括高音速、飛彈和網絡戰;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則逐漸縮減兵力,以北約爲例,成員國同意將 GDP的2%用於國防,實際上僅1/3成員國落實此一承諾。

列寧曾說,「用刺刀探查─如果你發現必須繼續探查的話,用力刺。」據說,這是普丁最喜歡的一句名言。牛津大學全球歷史教授弗蘭科潘指出,糟糕的是,這種事情以慢動作方式發生。新的世界秩序已經醞釀一段時間,至少俄羅斯已經進行了15年,卻未受到任何阻力。烏克蘭危機帶來的震驚懷疑和不真實感,與美國911時刻相仿,世界秩序必將再次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