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吳釗燮的垃圾時間(呂志翔)
外交部及吳釗燮最近的作爲不是過度偏激,就是消極無爲,蔡政府執政已進入「垃圾時間」,內政已經在擺爛,外交似乎也要步上後塵。(圖/外交部提供)
外交部最近非常活躍,不是擴展對外關係,而是忙於撻伐異己,社羣媒體平臺X老闆、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一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吳釗燮部長馬上膝蓋式迴應,「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更不能被賣掉!」看似氣勢十足,其實色厲內荏,只是企圖透過大內宣,掩飾在他領導下,過去7年多臺灣外交的失能。
同樣地,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日前在臺北演說,主張建立一個「中國人的邦聯」,並指出臺海現狀是不穩定和虛幻的,臺灣只有在美國支持之下,才能維持與中國大陸分離的狀態。外交部居然大張旗鼓發表嚴正聲明駁斥,內容完全與事實不符,認知明顯偏頗,也損害臺美、臺星關係,並呼籲楊榮文不要成爲中國的傳聲筒。外交部硬是要把一介平民的演說無限上綱衍伸到會損害臺、美、星關係,不知是否嫌臺星關係太好?此舉又置民進黨標榜的言論自由普世價值於何地?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仍是國際社會辯論的議題,但外交部的反應已到了不理性、歇斯底里的地步,你可以反對,但不至於要做出人身攻擊,廣結惡緣,吳釗燮與外交部選擇了最壞的因應方式,難怪前臺大校長管中閔對外交部的聲明感到「可悲可笑」。
最諷刺的是,馬斯克所擁有的X(前推特)是吳釗燮發聲的主要平臺,對馬斯克既然如此不爽,爲何不關閉X帳號,以行動抗議、制裁,結果還是利用X反嗆馬斯克,真是理不直氣不壯。
外交部及吳釗燮最近的作爲不是過度偏激,就是消極無爲,日前「2023臺灣地緣政治高峰論壇」邀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奈伊、華特、艾利森,和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也是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等學者擔任講者,只因他們的主要論點「交流、對話、和平」不如所願,民進黨就把這些世界重量級學者「當作塑膠」,不理不睬,主動放棄爭取意見領袖認同的良機,這都是意識形態作祟。
可以理解吳釗燮此刻的落寞心情,民進黨再度執政,9國斷交,吳釗燮個人包辦7國,這個歷史性紀錄已成爲蔡政府與吳釗燮無法磨滅的印記,再加上蔡政府執政已進入「垃圾時間」,內政已經在擺爛,外交似乎也要步上後塵。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曾爆料,與蔡英文談「2025非核家園」時,蔡總統指「2024年後不是我的事」,但若將這種心態適用在對外關係與兩岸關係上將是極其危險的,恐令臺灣陷入難以預料的險境。
距明年520還有8個月的時間,世局的滾動不會因爲臺灣政治進入過渡期而停頓,11月美中利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在舊金山舉行第二次「拜習會」的機率愈來愈大,勢必衝擊臺灣與臺海安全形勢。最近中共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中共國家副主席韓正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分別在馬爾他與紐約進行密集會談,外交部都在狀況外,在美中臺三邊關係中愈發顯示,臺灣已無足輕重,淪爲大棋盤上的棋子、美中談判的籌碼,未來情況看來更爲不利。
令人費解的是,面對當前嚴峻的外交局勢,蔡政府卻師法阿扁總統2007年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衝撞式外交,動員友邦到聯合國踢館,在聯合國大會挑戰2758號決議案,自嗨、自憐的作爲除了滿足臺獨訴求,不會有任何的外交效應,卻會導致臺海衝突的風險升高。
民進黨曾自詡最會辦外交,並嘲諷國民黨的「外交休兵」是「外交休克」,但事實上,蔡英文的「踏實外交」路線並未擴大臺灣的國際參與,而是將外交走向「內宣化」,在最後階段更是方寸大亂,甚至抱持2024以後事不關己的心態。缺乏正確的政策指引與負責任的領導,臺灣外交已進入危機暴風圈。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