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下架螺螄粉 何不廢了ECFA(林保淳)

經濟部長王美花與爭議話題品牌螺螄粉包裝照。(合成圖/取自張禹宣臉書)

基進黨臺南市議員李宗霖控訴大陸某一品牌的「螺螄粉」料理包,因上面印有「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廣告詞,質疑這是中國大陸利用商品大打「認知作戰」的「統戰」手法,要求政府嚴加處置。經濟部長王美花聞訊斷然下令,「所有實體通路及電商平臺,依法立即下架,海關亦將加強稽查,追查不法進口來源」。

儘管經濟部所持的理由,是「中國大陸制粉條類產品,例如中式麪條、寬平面條、米粉條等,均不準進口」,表面上看似純粹進出口貿易問題,迴避了「統戰」字樣,但明眼人皆可一眼窺出,敏感的「政治效應」,纔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儘管政府口口聲聲倡言「兩岸和平」,其實骨子還是對大陸充滿敵對意識,雅不願「中國人」三個字出現在臺灣土地上,因此連這樣的一個充滿挑逗意味的廣告詞,都犯了政府大忌,非得將其剷除盡淨不可。

「螺螄粉」本是大陸廣西柳州民間相傳的美食,從十幾年前開始,逐漸擴散到全中國各角落,形成「螺螄粉」熱潮,相關的店鋪、品牌,無慮有千百家之多,可以說是近年來非常受到民衆喜愛的食品,在推出料理包之後,更是廣受歡迎,在各大電商通路、賣場、超市,都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品牌。

「螺螄粉」傳入臺灣,應該是這一兩年間的事,由於其口味軟滑Q嫩、痠麻辣兼俱,頗有異域情調,在臺灣很快也吸引了不少饕客的喜好,目前知名的店家,已有數十家,遠近馳名,許多食客慕名而去,絡繹不絕,在蕭條的疫情市場上,獨樹一幟。

臺灣市面的店家,雖以「螺螄粉」爲號召,風味也各有不同,但由於「粉」是不能進口的,因此都是自行以相同原料仿製而成,採取類似的烹調方式煮食販賣,此正與過去的「茍不理湯包」、「葡式蛋塔」一樣,頗有一窩蜂的趨勢,但民間多了一項可供選擇的美食,倒也是無傷大雅,食客可以自由取捨。

這次發生問題的,其實不在「螺螄粉」本身,也無關煮賣熟食的商家,而是「某一」特殊的「螺螄粉料理包」品牌,依據吳宗霖的陳述,針對的是此一商家的「廣告詞」,甚至建議將其廣告詞塗銷即可;可經濟部卻小題大作,標舉出法規,將所有的「螺螄粉」全都下架、查處,其他的品牌受到連累事小,而民衆再也無法嚐到別具風味的「螺螄粉料理包」美食,就未免過於無辜了,這不但是因噎廢食,對兩岸貿易交流而言,也未必有什麼好處。

近幾年來,「認知作戰」的恐懼,深入人心,凡是牽涉到「中國」這兩個字,一堆人敏感的神經就被挑弄起來,唯恐其將如附骨之蛆,整個浸蝕入人心,是以聞風色變,進而跳腳不止。臺灣幾十年的教育,臺灣民衆的智慧,幾乎在一夕之間破功,演變成「嚴防家賊」的局面,真不知政府是怎麼想的。

這家螺螄粉的廣告詞,其實不是在臺灣獨家販售時刻意加上去的,而是無論外銷、內銷,都一體援用,說是「統戰」,已是言過其實;而食客選用,如果還會受到廣告詞的蠱惑,更屬杞人憂天。基進黨是「逢中必反」,這也不足爲奇,但經濟部竟順水推舟,趁勢佈下羅網,想一舉封堵住更多的大陸商品,例如連著名的「黃飛紅辣花生」,也要嚴禁,真的是治絲益棼,雜亂無章了。

現在網路電商通路,如淘寶、蝦皮、MOMO……等,已經都成爲民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民衆可以透過電商,購置自己所喜愛的商品,而其中不乏是由大陸商家出產的,除了「螺螄粉」、「黃飛紅」,天知道還有多少經濟部未開放進口,卻早已在通路上大賣的商品,難不成今天一項、明天一項,都要完全禁止、下架嗎?經濟部可有這麼多的稽查能力?與其逐項示禁,倒不如全面禁止往來,最好連ECFA也一併廢止,從此井水、河水,兩不相犯了。問題是,政府敢不敢、能不能這樣做呢?(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