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英女王驟逝 考驗新首相信任度(鄭家慶)

英女王驟逝(圖/中時電子報資料庫檔案照)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甫於2022年迎來繼承王位70週年的「白金禧年大慶」(Platinum Jubilee),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最長的君主,並於9月6日露面任命其在任的第16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兩日後卻突傳病逝,即便外界心中有數,但仍對其驟逝感到意外。女王的逝去也標誌着近代英國一個世代的結束,王儲查爾斯王子也終將繼承王位,正式開啓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的時代。

英國女王維持政治中立,不幹政是英國君主立憲的傳統,但在英國政治上仍有着一定的地位。英國女王也定期與首相會面討論各種事務,首相也會說明相關國事的進展,對首相而言,此舉或許也有助於釋放其所面臨的壓力。對於英國國民而言,女王的角色就是在國家面臨動盪時帶來穩定,立場分裂時呼籲團結。或許因她將畢生都投入王室職責,也使得外界預期後繼者都無法超越其所立下的典範。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逝去,對於英國政府運作及對外政策影響不大,但可能對英國政治及過往殖民地政治產生一定的影響。過往查爾斯王子有介入公共和政治事務而受批評的前例,如根據2015年英國高等法院判決所公開查爾斯王子撰寫於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間的私函,當時他發給7個政府部門,不僅關切且主動介入指導相關官員採取行動,範疇涉及建築、學童餐飲、漁業,甚至草藥療法。即便當時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回信表示,查爾斯王子的意見具「建設性」,但仍使外界擔憂有違王室應遵守的政治中立原則。日前英國政府擬將尋求庇護者送往盧安達,根據媒體報導,查爾斯王子也多次私下表達失望之意,而使英國內閣官員批評,若他繼任後持續干預政府事務,將使英國陷入憲政危機。

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Barbados)於2021年11月30日正式宣佈取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象徵國家元首地位,改製爲「巴貝多共和國」,雖然仍以非王國成員身分參與「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然而隨着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逝世,可能讓這樣的趨勢持續發酵。

目前大英國協有56個成員國,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總和達13.1兆美元,對於脫歐及後疫情時代,面對當前俄烏戰爭所衍生的經濟衝擊,大英國協對英國而言仍是重要的資產,因此未來大英國協國家與英國關係的發展也值得外界關注。

俄烏戰爭使英國國內能源價格飆漲,通貨膨脹也邁向40年新高,英國國內經濟面臨衰退,即便新任首相上任兩天隨即宣佈限制國內能源價格,但在新政府相關政策效果尚未明朗之際,面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驟逝,對英國國民所帶來的心理衝擊更是巨大。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如同美國羅斯福總統當年面對經濟大蕭條透過「爐邊談話」穩定人心,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年末的耶誕爐邊演說也是如此。雖然此景不再,但卻是英國首相特拉斯塑造其政治領導力的最佳時刻。對於英女王驟逝引發的國內信心危機,人民對新首相的信任度將是重要關鍵。

(作者爲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