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志再百丈,協同致遠 | 沙面小學建校75週年校園情景劇上演歷史榮光,家校社協同共建未來小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寧

圖/學校提供(除署名外)

“美麗的羊城有一座島,美麗的島是沙面島。島上就是我們的學校,沙面小學在沙面島。我們學習成長在這裡,天天向上步步高……”6月1日,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在大坦沙校區舉行建校75週年慶典,師生們一起自導自演的校園情景劇《時光裡的校》贏得所有觀衆的好評。80分鐘的校園情景劇再現了75年來沙麪人懷揣教育初心,以西關人的獨具匠心,用心打磨和雕琢教育教學技藝的歷程。

郭沫若先生爲沙面小學題詞——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學校以此作爲校訓,“攀登精神”開始植入每一位沙麪人的內心,指引着學校不斷拾級而上。1992年,沙面小學開啓協同教育的研究與實驗,開創廣州小學教育教師做科研的先河。三十多年來,協同教育已升級到3.0理念,“家校社”協同教育給沙面學子的成長形成最大的合力,沙面教育集團“一門五傑”在協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發展壯大,越走越遠。

七十五載絃歌不輟,協同育人薪火相傳。75年來,是什麼引領着沙面小學勇攀高峰?新的歷史機遇下,沙面小學將如何高質量發展?我們跟隨校園情景劇的鏡頭,一探究竟。

爲慶祝沙面小學建校75週年,師生們一起自導自演校園情景劇《時光裡的校》

初升:沙面小學獨有的攀登精神形成

廣州珠江河畔的沙面島,四面環水、鬱鬱蔥蔥。1947年,島上第一所小學,也是沙面島目前唯一的一所小學誕生。當時小學所在的地段沙面大街叫復興路,於是沙面小學就以“荔灣區沙面復興路小學”面世。1972年4月,荔灣區大部分小學恢復按自然街命名,遂改爲沙面小學,沿用至今。

沙面小學周邊風景優美,古木參天,自然和人文資源深厚,島內擁有西方文化和廣州西關文化的優勢,以前是外國領事館林立的區域,同時衆多的西關傳統文化薈萃於此。

這裡既有歷史碾壓過的痕跡,又有時代發展的印記。廣州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承載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沙面島因此獨特的地理位置成了西方友人絡繹不絕的落腳處。荔枝灣畔一脈相承的血液賦予了沙面島特有的嶺南基因,沙面小學作爲沙面島上唯一的學府,始終懷揣培養優秀荔灣學子這一“初心”,沙面教育人以西關人獨具的“匠心”,用心打磨和雕琢教育教學技藝。“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校不在大有師則名”,這是學校當時的寫照。

沙面小學是首批“省一級學校”;首所代表廣東省赴北京參加全國教育“羣英會”的小學。劉少奇、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接見沙面小學師生,郭沫若欣然爲學校題詞:“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

此後,學校將“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作爲校訓。數十年來,師生們在此校訓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沙面小學獨有的攀登精神。沙面教育人不懼艱難困阻,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勇攀高峰。

郭沫若先生爲沙面小學題詞:“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學校將此作爲校訓,沿用數十年。師生們在此校訓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沙面小學獨有的攀登精神。沙面教育人不懼艱難困阻,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勇攀高峰。

1983年來到沙面小學任教的文曼娜老師很清楚地記得,1980年代的沙面小學已經是廣州的窗口學校,幾乎每天都有外校的老師前來學校參觀和學習。“沙面小學的老師業務能力都非常高,我們上着課,隨時都有來賓們推門進來聽課。”文曼娜回憶,那時候老師們壓力也很大,幾乎每節課都是公開課,“但也正是這樣鍛鍊了老師,我們到後來也欣然接受,不管誰推門而進,我們都不緊張,因爲我們有底氣,沙面小學的課堂是最棒的課堂。”

日午:協同教育+“小班化教育”爲沙面小學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1991年來到沙面小學當校長的徐楚知很感慨,自己遇上了一個好時機,“我來到沙面小學時,新校舍剛落成不久,學校正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沙面小學在當時可謂全國知名學校,面對這樣一所名校,我壓力不小。”徐楚知上任初期,並沒有太大動作,而是埋入故紙堆,梳理沙面小學的歷史,希望從校史中找到學校發展的線索。

徐楚知果然從故紙堆中發現了寶藏——郭沫若爲學校題的字“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這對徐楚知和老師們來說簡直太震撼了,“我們都覺得沙面小學不僅要成爲全國知名小學,還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要有更高的站位,要爲成爲百年名校和世界名校而努力。”

1992年,沙面小學與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現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共同合作,以協同學爲理論基礎,開啓協同教育的研究與實驗。

徐楚知解釋,協同教育就是要把學校的教育教學看作一個系統,抓住主要的推動因素,帶動起方方面面的協同,比如師師協同、師生協同、生生協同、家校協同等,“就是以學校爲中心,教育的相關主體齊心協力地運作。”

協同教育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也正是在協同教育的引領下,沙面小學的老師開啓了科研的步伐。沙面小學退休教師張淑美說:“從現在回看當年,校長提出協同教育真的非常有眼光。在30年前的小學,讓老師做科研,這是開創廣州小學教育的先河。經常有專家來學校對老師進行輔導,而沙面小學的老師也特別經得住考驗,每天在上課之餘,老師們就埋頭做協同的課題,要寫很多論文,論文還要專家評比。”

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沙面小學的老師們如脫胎換骨般,形成強大的合力,沙面小學的教師教研水平一度名列廣州各小學前茅,前來學習和取經的學校絡繹不絕。

在遊戲中探索知識——沙面小學三年級的遊戲課“創建宜居的社區”

老師們說,協同教育讓沙面小學的老師嚐到了科研的甜頭,正是在這種科研和不斷學習的氛圍中,讓沙面小學的老師一直葆有創新的意識,“協同和科研已經深深刻入沙面小學老師的骨髓,在各種教育教學改革面前,沙面小學的老師們都能頂住風浪,勇立潮頭。”

沙面小學開展的協同教育實驗,從加強課堂教學、班隊教育自我發展活動等方面的研究實驗,探討提高學生素質、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方法,並將課堂教學的改革作爲主攻方向,開展協同式課堂教學研究,確保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

1992年,沙面小學還開啓了“小班化教育”模式,這使每一位學生得到真正意義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沙面小學的老師用愛心和真情去感化學生,用時間和技巧去輔導學生,用耐心和信心去等待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爲自己的朋友,充分發揮自我的能力,讓個性得到完全的釋放。

老校長鄒煊享說,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沙面小學的優秀傳統,而“小班教育”更是給學生的綜合發展插上了翅膀。“沙面小學的老師一直很強調學生高效學習,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鄒煊享很自豪地說,沙面小學校友中有很多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不僅有自己的專業特長,而且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因爲他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兼顧特長和學習,這已經跑在很多同齡人前面了。”

光影:“一門五傑”學校進入優質均衡發展快車道

從2000年開始,沙面小學開啓了集團化辦學的歷程。沙面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姚丹表示,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得益於廣州教育和荔灣教育的快速和高質量發展,繼沙面校區後,2011年,柏悅灣校區開辦;2017年,御景校區開辦;2018年,嶺南校區啓用;2021年,大坦沙校區開辦。如今,沙面小學已形成“一門五傑”的集團化辦學格局,師生人數3200多人,是荔灣區內規模最大的小學。姚丹說:“在各級管理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不斷的優化和提升,這爲沙面小學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姚丹校長來到沙面小學後,在繼承沙面小學優秀辦學傳統的同時,提出了協同教育3.0理念,主張教育要塑造從內到外、從個體到集體的精神面貌:它是一種文化維度的協同,爲管理賦予精神力量,強調通過“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的自我發展方法,凝聚教育“共立志、齊凝力、協習得、同育德”的集體精神。

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姚丹與學生們在一起

教育集團化的發展,讓越來越多人享受到了沙面小學優質的教育資源,爲教育均衡發展貢獻了沙面力量。

教育質量靠口碑,孩子和家長是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好壞的試金石。在家長眼裡,沙面小學一直是優秀和高質量的存在。大坦沙校區二(6)班學生任本生一家人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任爸爸從小在西關長大,他讀小學時,沙面小學已經聞名遐邇,一直是他特別憧憬的學校。他說:“我們家孩子是大坦沙校區第一屆學生,剛開始也會有一點擔憂,畢竟是新校區,雖然硬件非常好,但軟件是否跟得上,我們也很忐忑。但這一年多來,無論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還是校園的管理方面,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傾注了太多心血。老師會很清楚地知道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很小的進步,他們發自內心關愛着每一位學生。孩子的進步家長看在眼裡,我們真的很感激孩子能受到這麼好的教育。”

沙面小學御景校區開辦儀式,用快閃的形式進行與別不同的啓動典禮

御景校區四(1)班葉晗秋的爸爸是非遺大師,在爲孩子選擇學校時,葉爸爸特別看重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葉晗秋媽媽說:“廣州嶺南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地方是荔灣區,而荔灣最好的小學肯定是沙面小學。我大兒子入讀沙面小學後,每天都讓我們有驚喜!老師教學沒得說,最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在學校特別開心,學校在立德樹人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兒子是班裡的勞動委員,他真的很愛勞動,很樂於爲班集體服務,作爲家裡的老大,學校把他培養得有愛心、愛乾淨和愛整潔,我覺得非常欣慰,他也給弟弟妹妹作出了表率。”每次有好朋友向她打聽沙面小學的情況,她都會說:“我們家4個孩子都在沙面小學讀書,選擇沙面小學絕對沒錯!”

羊城晚報社記者歷時一年,深入採訪和挖掘,彙集成《協同致遠,沙面印跡——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小學建校75週年紀念冊》一書,掃碼看電子書

星火:文化立根,智慧賦能辦中國特色未來小學

進入新時代,沙面小學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大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穩步推進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數字化轉型,通過基於“兩板一平臺”(以下簡稱“2+1”)的智慧課堂有效實施,促進教學方式轉變,推動沙面小學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基於“2+1”的“協同式智慧教育生態系統”的頂層設計是信息技術賦能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盤。沙面小學確立素養爲本的課堂改革方向,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爲主要的抓手,以信息技術構建的智慧學習環境爲主要工具。智慧課堂的實施以“協同”爲基本理念,通過“人技協同”實現師生協同、生生協同。構建智慧學習環境的生態,兼容各種不同的平臺和硬件,形成“2+1”的智慧學習環境解決方案。

基於兩板一平臺的協同式智慧課堂常態化使用

先進的理念、生態化的智慧學習環境爲實現常態化的教學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打造出御景校區和大坦沙校區爲樣板的生態型和智慧型未來學校。

姚丹指出,“在世界的舞臺發出自己的聲音”是沙面小學對每一位學生的期盼。“在東方文化的加持下,讓我們的孩子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多一份自信與從容。在中華傳統的浸潤下,讓我們孩子在世界舞臺上多一份典雅與高貴。在家國情懷的感召下,讓我們的孩子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感受到‘祖國’二字的厚重與擔當。立德方能樹人,植根中華方能面向未來。”

基於兩板一平臺的雙師兩校區協同智慧課堂

“從故鄉水到母親河,從灣區情深到世界大同,從植根中華到面向未來。我們相信,沙面小學會一如既往‘百丈再百丈’;沙面小學的未來會更加‘攀登高峰上’!”姚丹表示,學校將一如既往奮勇向前,家校社一起協同努力,辦中國特色的未來小學,建設面向世界的兒童友好小島。

[校友送祝福]

願母校桃李滿天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很感謝在沙面小學接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讓我從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成爲了一名優等生,感謝老師對我的嚴格要求。看到母校現在發展得這麼好,孩子們臉上洋溢着的幸福,我希望師生們要一直幸福下去。沙面小學一定會越來越好,孩子們也會比我們更優秀!——劉斯奮(1956屆校友,廣東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廣東省文聯原主席、廣東畫院原院長)

劉斯奮

很感謝在沙面小學受到了非常正規的教育,我們小學班裡同學現在一直還有聯繫,小學同學羣有34人,大家都很感謝沙面小學讓大家團結緊密在一起。我們都祝福母校生日快樂,一年更比一年好!——郭錫齡(1962屆校友,廣州市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原副書記)

郭錫齡

很感激母校的栽培,培養了讓我終身受益的能力。能再一次回到母校,我真的特別開心,2003冼基東小學舊址改成派出所後,我一度以爲這所學校停辦了。沒想到十年後發現他併入了沙面小學,我真是特別高興!我讀小學時,沙面小學已經是名氣非常大的學校了,如今的沙面小學嶺南校區延續了冼基東小學和沙面小學的優良傳統,真的非常欣慰。——羅東凱(1965屆校友,廣東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第九、十屆省委委員,第九、十、十一屆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第十一屆省政協常委會委員)

羅東凱

很感激沙面小學給了我一個很特別的小學生活,在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我們以島爲校,充分利用沙面島的優質資源,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綜合素質,這對我此後的成長都意義深遠。祝福母校越辦越好,培養出越來越多棟樑之材,爲國家作貢獻。——楊曉西(1965屆校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原副校長,東莞理工學院院長)

楊曉西

對母校的祝福:復興創名校,代代育英才!——周衛前(1973屆校友,西安海關原副關長、江門海關原副關長和廣州海關原一級巡視員)

周衛前

優良的傳統加優秀的人才,母校肯定能不斷攀登高峰,成爲廣東省甚至全國最頂尖的小學。我希望母校能越來越好,校園越來越美麗,學生越來越棒,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從這裡走出。——周嘉威(1995屆校友,2010年廣州亞運會男子50米蝶泳冠軍)

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遊泳館進行的廣州亞運會游泳比賽男子100米蝶泳決賽中,中國選手周嘉威(左二)以51秒83的成績奪得冠軍

非常榮幸自己能在母校度過難忘的六年時光,母校真的給了我一輩子都受用的財富。同時,我也希望母校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邵詩童(2000屆校友,曾獲全國大學網球錦標賽團體冠軍,全國大學網球錦標賽女單、女雙亞軍。現爲深圳大學教師)

邵詩童

在沙面小學6年的學習,我受到的薰陶就是校訓這句話——百丈再百丈,攀登高峰上。這個校訓一直激勵着我,在面對一些自己未知領域的時候,仍然要保持一顆勇敢的心,繼續探索,不畏險阻。祝母校 75週年生日快樂!希望母校桃李滿天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丘悅(2010屆校友,曾多次獲得暨南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國家獎學金,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任暨南大學疫情防控科普青年志願服務隊隊長。現就讀於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丘悅

真的感恩母校的栽培,這六年塑造了我健全健康的人格,讓我遇見了這麼多好老師。沙面小學,就是我心目中優秀的傳承和開放包容完美結合的最佳典範!——凌通(2016屆校友,小學期間,曾被評爲荔灣區十佳少先隊員、廣州市優秀少先隊員。現就讀於中國外交學院金融系)

凌通

《羊城晚報》2023年6月2日A11版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衛軼

校對 | 黎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