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老生王珮瑜 花式宣傳推京劇
餘派傳人王珮瑜(右)在天津大劇院上演京劇《烏盆記》。(新華社資料照片)
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脫口秀《吐槽大會》新一季開播,迎來了「時尚老生」大陸京劇名家王珮瑜。她11歲接觸京劇,原本學老旦,現在是大陸頭牌反串唱老生。20多年來,她保守又創新,花式傳播京劇,2017年參加《奇葩大會》時,她穿黑色長衫登臺,演示傳統「驚提」、「怒沉」、「喜展眉」,還形成3個表情包,引發病毒式傳播。
此後,王珮瑜成爲一種現象,讓她似乎體會到梅蘭芳那個年代纔可能有的追捧,當時京劇演員就是流量明星。
上節目當導師也玩抖音
成爲「網紅」後,王珮瑜越來越常出現在綜藝節目,和流行歌手合唱《涼涼》、與虛擬歌手同臺表演,也當了綜藝節目的導師。她還是抖音玩家,一段短片可吸引2000多萬播放量。最近,她的觸角還延伸到網絡遊戲,一款網遊改編成舞臺劇,邀王珮瑜演唱宣傳曲。
從直播、彈幕到二次元、短片等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玩法,王珮瑜把京劇變得越來越好玩,次元壁不斷被打破。在她的公衆號上,古老的京劇知識,搭配新奇的表情包和二次元文化。
天賦高受梅葆玖讚賞
上戲時,王珮瑜戴上髯口,高方巾、素褶子化身王侯將相、英雄豪傑,是一個個蒼老的中老年男性形象。戲臺以外,她收起渾厚的男性嗓音,身着長衫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節目中,談吐儒雅,氣質清冷。她表示:「長衫介乎襯衫和戲服之間,是京劇和生活的交匯,是大衆樂於接受的形象。在網絡上每個人有他的人設,正如我也有我的人設。」
王珮瑜的老生生涯,始於餘叔巖留下來的18.5張唱片。
11歲才接觸京劇,王珮瑜非梨園世家子弟,也沒有師承背景,但天賦高,學唱老旦才2、3個月就獲得票友大賽第一名,偶然認識餘派研究專家範石人。老先生告訴她,女孩子學老生,更容易成頭牌,並贈給她餘叔巖的唱片和餘的弟子孟小冬的唱片。
聽着唱片中,觀衆雷鳴般的掌聲,給了王珮瑜遐想:「有朝一日,成角兒。」餘派是出了名的保守,餘叔巖只留下唱片,極少收徒,收徒後也極少教戲,甚至傳聞他的愛徒孟小冬也只學到3出半。
14歲,王珮瑜報考上海戲劇學校,通過考試,她卻落榜,理由是戲校沒有培養過女老生;經過爭取,她順利入學,被歸到生行組。
雖然是女生,但她和男同學一樣,都得每天6點起牀練基本功,除了腰腿功,還得練飛腳旋子、掃堂趴虎、搶背吊毛、圓場把子;爲趕上男同學,她加倍練,逐漸成爲領頭踢腿的人。
15歲,程君謀誕辰百年的紀念演出中,老生演員、梅蘭芳的女兒梅葆玥突然生病,王珮瑜被委以重任,演出大獲成功,梅蘭芳之子、當時的梅派掌門梅葆玖公開評價王珮瑜:「嗓子寬,有陽剛之氣,更難得的是她的規範和準確,當今餘派第一人。」
不迷失於眼前風光中
王珮瑜今年40歲,是唱老生的黃金時代。年齡感是老生行當重要的資本,尤其是跨性別唱老生的女演員,但王珮瑜卻在此時走出藝術象牙塔:「你需要去搞明白一些事情,走下舞臺,才能全面呈現在舞臺上。」
老戲迷擔憂她跨足娛樂圈,技術會下降,但她很坦白:「不去做這些事情,技術退步的焦慮也始終存在。」現在的她更看重適合自己狀態和年齡的戲。
王珮瑜認爲京劇的規則並不需要去衝破:「京劇集合其他劇種的形式和養分,包括梆子、徽劇、秦腔和崑曲等,它本身足夠開放自由,足夠接地氣,足夠有趣。」她嘗試用各種方式推廣京劇,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越來越熱鬧,但她沒有成爲娛樂明星,沒有迷失在眼前的風光中。
當背離一切喧囂,王珮瑜開始感到孤獨。孤獨感是來自藝術本身,京劇歷史僅200年,「我學這門古老藝術,會有某種孤獨感。」且隨着老一代藝術家逐漸逝去,這種孤獨感與日倍增。
她認爲,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以傳統文化爲旗號的思潮越來越壯大,京劇的前景看上去不算太糟,她卻感受到一種距離感:「有很高級的段位,有耐人尋味的細節和歷史感,它們就在那裡;可實操時,跟你實際能觸摸和理解的,還是有很遠的距離。它們只停留在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