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稽查邦克列酸 米麵濕製品去年抽驗214件均OK
寶林茶室A13店廚房粿條常溫放置。記者蕭雅娟/翻攝
臺北地檢署調查,邦克列酸毒素產生環境爲「悶熱潮溼,且溫度升溫後降溫」,粿條外包裝保存方式爲,「常溫保存(開封后請立即冷藏保存)」,在常溫運送未開封粿條不會受污染,寶林員工未冰存粿條、且多次混裝新、舊粿條釀重大食安事件。
廖啓成表示,邦克列酸食物中毒常見於東南亞玉米發酵料理,在臺灣傳統飲食文化並無類似料理,這次邦克列酸中毒致死事件中的存放環境符合某個菌種腐敗條件,才引發憾事。
廖啓成表示,有些食材進到臺灣後,發展出不同的料理方式,如欲避免再次發生這類食安事件,必須建立良好食安文化,並養成習慣,例如,餐飲業操作人員戴口罩,餐飲業烹飪人員應以料理給家人方式煮給餐廳客人。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邦克列酸不僅曾在東南亞國家的椰子食品中發現,也曾在中國、非洲、印尼及不丹達加納區等地的玉米、銀耳、米粉或粿條等食物;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溫暖潮溼約十八至卅七度環境下容易生長,臺灣位處熱帶與亞熱帶間,平均氣溫洽與該細菌生長條件相符。
食藥署於一一三年執行稽查專案,針對米麪溼製品抽驗邦克列酸,二一四件檢驗結果均爲正常,今年同樣規畫餐飲相關稽查專案,將邦克列酸納爲檢驗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