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370億元的絕味食品再戰港股 去年淨利潤暴跌超7成 | 公司報道系列VOL.057
剛交出史上最差業績,絕味食品便宣佈擬赴港上市消息,隨後股價盤初大跌觸及跌停。
自2017年登陸A股主板,絕味食品6年間累計分紅達15.6億,已是當年募資淨額的兩倍有餘。然而,絕味食品目前市值已下挫至287億元,2年內蒸發超370億元。隨之而來的,還有暴跌七成的淨利潤以及高居不下的食品安全問題。
6年分紅15.6億,欲再登港股
近日,絕味食品發佈公告稱,爲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管理層啓動H股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公告指出,公司正與相關中介機構就本次 H 股上市的相關工作進行商討,關於本次 H 股上市的具體細節尚未確定。根據發行境外上市股份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相關規定,本次 H 股上市需提交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香港聯交所審覈,本次 H 股上市能否通過審議、備案和審覈程序並最終實施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若成功赴港上市,絕味食品或將成爲第一家在“A+H”兩地上市的滷味公司。
對於絕味食品衝擊港股,業內存在不少質疑與擔憂。有投資者擔心,H股相對A股來說估值和流動性都有差距,赴港上市會拉低絕味食品的估值水平。
廣科諮詢首席諮詢師沈萌則表示,對於公司融資的單純目來說,A股融資的性價比要遠高於H股。所以,如果公司是以增強公司融資能力爲目的,不必硬要區分境內或境外。
上述擔憂也反應在二級市場,消息公佈後的第二天,絕味食品開盤大跌,盤中一度跌超9%,截至3月7日收盤,絕味食品報47.00元/股,下跌8.22%,總市值296.68億元,截止發稿市值進一步下挫至287億元,2年內蒸發超3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絕味食品近三年流動比率及速凍比率呈下滑趨勢,但股東分紅則在不斷增加。公開數據顯示,2019-2021年,其流動比率分別爲2.81、2.44、1.56;速動比率分別爲2.05、1.49,其中2021年度的速動比率僅有0.97。
自2017年A股上市至今絕味食品股東分紅未曾間斷,據統計,2017-2022年,公司分紅金額分別爲1.35億元、1.97億元、2.50億元、3.23億元、3.04億元、3.50億元,累計分紅金額達15.59億元。已經是公司IPO募資淨額(7.4059億)的2.11倍。
而此次赴港雖意指“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A股而言,通過發行H股進行融資其實不利於股東利益。
淨利潤跌七成 單店效益下滑
在披露港股上市消息前,絕味食品迎來自登錄A股後最大業績降幅,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其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2億元-2.6億元,同比下降 73.49%-77.57%;預計實現扣非淨利潤2.5億元-2.9億元,同比下降 59.69%-65.25%。
對於業績變動原因,其表示,主要系疫情導致的公司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營業,以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都對公司銷售收入及利潤造成嚴重影響。
從負債率和現金流看,其近三年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而現金流表現不穩且現金流量比率呈下滑趨勢。財報顯示,2019-2021年,資產負債率由16.43%升至22.76%;現金流量比率則從1.17下降至0.749,財務風不斷增加。2018-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爲4.85億元、10.28億元、9.16億元、10.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34%、111.96%、-10.89%、18.56%;2022年前三季度該指標爲8.62億元,同比減少13.77%。
截止2022年6月30日,絕味食品共有門店14921家,上半年新增門店量達1207,而上年全年新增量爲1315家。隨着門店增長,其銷售費用也從2022年Q1的2.36億,增至Q3的5.13億,由於門店密度增大,單店效益也開始下滑。
中信證券分析師薛緣分析認爲,2022四季度疫情封控影響仍較爲明顯,絕味食品部分門店暫停營業拖累單店銷售表現。據測算2022四季度單店銷售仍同比下滑10%以上,是絕味食品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對比同行看,2021年,周黑鴨單店平均營銷額爲102萬元,絕味食品約爲42萬元。
開拓海外市場不易
雖然業界對絕味食品此次赴港存在不看好的聲音,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其欲赴港上市背後還包含了其擴展國際市場的意圖,香港作爲全球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由於地理位置和融資多樣性等特點,仍然受到不少企業的追捧。
《中國餐飲品類與品牌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滷味賽道前五名品牌市場佔有率爲20%左右,其中絕味食品以8.6%的市佔率位列第一。截至2022上半年,絕味食品內地門店已達14921家。在賽道接近天花板之下,絕味食品亟需開拓更多市場尋求突圍。
實際上,絕味食品的出海計劃早已展開,但開拓之路並不平坦。2017-2019年,絕味食品已佈局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市場,還曾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在日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總投資金額爲4億日元。2017-2021年,其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複合增長率達53.23%,但加拿大、日本等市場尚未給其帶來營收。
財報顯示,目前海外市場營收佔總營收仍舊較低,2022年三季度,其來自中國港澳兩地及新加坡的營收未能達總營收的3%。
(鄭皓元、張翼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