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滿滿!私立濟南齊魯學校黃河濟南濼口水文站研學活動圓滿成功
九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曲折蜿蜒穿越5400多公里,哺育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尤其是對生活在黃河沿岸的濟南娃來說,我們喝着黃河水、沁潤着黃河文明長大,保衛黃河、傳承黃河文化更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在這個溫暖的金秋,私立濟南齊魯學校四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百手民藝老師們的帶領下,聯合黃河濟南濼口水文站工作人員,開展了主題爲“傳承黃河文化,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的公益研學活動。
濟南濼口水文站,是黃河上唯一的一座“百年老站”,1919年3月,濼口水文站成立,這是黃河干流上建成的第一座水文站。從那一刻起,水文監測兵們便拉開了黃河流域以近代科學方法開展水文工作的序幕,在水文監測、水情預報、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爲維護黃河健康生命、促進流域人水和諧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濼口水文站主任張叔叔的介紹和百手民藝車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的研學收穫滿滿。張叔叔向同學們介紹濼口水文站的歷史文化和主要職責,並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來給同學們介紹水文站測量工具的“奇聞趣事”。
百手民藝車老師給同學們介紹黃河的歷史文化和沿線省市,並給孩子們講述了100多年來黃河與濟南的“淵源”。
“水文監測是什麼?”“爲什麼要水文監測?”“水文監測危險嗎?”“我也想當水文監測員!”帶着這些問題,水文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們爲同學們耐心解答。
在水文監測塔樓,同學們實地“探索”了工作人員的監測“武器”。
大家在岸邊欣賞了黃河上的美景——“鵲華秋色圖”。
在水文站的黨員教育廊道和科普廊道,同學們“驚歎”科技進步在水文站百年監測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水文監測設備的先進化,不僅僅是讓監測數據更快速、更精準,也是讓水文監測工作更加安全,保護了水文監測人的生命安全。同時,也向在保衛黃河、保護老百姓、黃河水文監測事業中英勇犧牲的前輩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同學們學習黃河文化、瞭解水文監測知識,收穫滿滿!他們更加懂得了“科技強則國強”的重要含義,也深知是先輩們的“負重前行”,才換來了現在生活中“歲月靜好”。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爲黃河的科技發展、黃河水文監測事業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