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制度 Vestas憂在臺無訂單可接
臺灣維特斯葉片廠位在臺中港,協助離岸風電建設。圖/臺灣維特斯提供
經濟部日前公佈2026至2027年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選商結果,總共有六家開發商獲配風場,總共釋出將近3GW的裝置容量,預計要在2023年2月底完成行政契約簽訂,並要求開發商保證能依併網年度來完工併網,不過這卻造成臺灣產業供應鏈十分擔憂,尤其是擔任國產化風機生產重任的臺灣維特斯(Vestas),未來可能因制度問題而產生有工廠卻沒有訂單的窘境。
根據經濟部公佈結果顯示,依序有渢妙、海鼎二、加能、海盛、環洋、海峽、達天等六組開發商、七座離岸風場獲配,預計將分於2026與2027年陸續併網,合計近3.0GW(百萬瓩)的裝置容量加入我國再生能源發電的行列。
Vestas亞太區總裁 Purvin Madhusudan Pate來臺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題,由於即將要籤行政契約,各風場開發商也幾乎確定配合的風機供應商,Vestas認爲這次競標的表現如何?Purvin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和Vestas一路共同走來的供應商,獲得競爭者的肯定,Vestas投入風機零組件在地化不遺餘力。」
Purvin指出,在這次的選商結果中也顯示,與Vestas合作的客戶在本次競標也表現出色,在產業本土化取得最高的分數。「能夠協助客戶在本土化取得高分,對Vestas而言是很大的肯定,尤其接下來我們要執行全新一代機型的本土化工作,這等於在五年內,完成兩個世代的風機本土化,任務非常艱鉅。」但Purvin也不諱言,此次競標,到現在爲止Vestas未能獲得理想的訂單量,這將迫使該公司重新審視未來全新一代機型的本土化計劃。
經濟部官員透露,在這次選商當中,開發商選擇風機供應鏈的狀況與預期不同,大多集中在同一家身上,因此供應鏈壓力就相當大,對於是否如期能完成國產化,就需要嚴格監督與不定期的追蹤進度。
經濟部解釋,這次選商作業依照「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並經過「財務與技術能力」、「產業關聯審查」及「競比價格排序」後,因部分案場範圍重疊,經審慎套疊圖資後,覈定各業者開發容量,評選優秀的參與業者,正式函知各獲選業者,以啓動後續行政面與工程面的相關作業,也感謝各業者展現離岸風電在地化、產業及地方發展投入的決心,期盼帶動國內離岸風電相關產業鏈共同參與離岸風場建設工程。
Purvin說,由於觀察這次選商的過程當中,評選過程對實際項目執行的考慮還需斟酌,也沒有仔細考慮到各家供應商的量能,這是有可能導致項目推遲落地的情況,也造成了供應商過度集中,這對整體政策的達標造成更大風險。這次競價的結果,不僅是對臺灣離岸風電的競價模式提出警訊,更加警示如何迅速滿足臺灣對於綠電的巨大需求。一個具有競爭的市場,才真的有助於專案執行、政策達標。
面對供應商不平均的情況,Vestas如何因應?Purvin迴應,其實所有供應商都希望看到長期、穩定的訂單,這也是政府期待的。在臺灣,Vestas從2020年投入V174-9.5MW的在地化開始,可以穩定生產到2024年底,就要開始啓動V236-15MW的在地化。在臺灣Vestas可說是投入本土化最多的風機供應商,爲臺灣生產了第一隻葉片、第一座機艙罩、鼻錐罩,也順利讓複合材料供應商切入全球供應鏈。以目前的訂單量來說,的確難以支撐單一個工廠運作到2027年,所以需要更多訂單。
如果爭取不到更多訂單,工廠完成現有訂單後將出現閒置情況,而這些零組件的單價也難以展現升級到15MW機型生產成本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