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質疑的華爾街分析師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不少華爾街分析師頗感不快。

在前景資本集團(Prospect Capital)的業績電話會上,美國富國銀行的一位分析師向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巴里提問:“在什麼情況下公司會強制將部分優先股轉換爲普通股?”

這引發了巴里的不滿。他認爲,對方的問題充滿敵意。巴里氣呼呼地說:“你爲什麼不在參加電話會前,先對這樣荒謬的問題做一點研究呢?你說的事情毫無意義。”

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企業高管會對華爾街分析師公開表達不滿。因爲華爾街分析師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他們對一家企業唱多或者唱空,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股價,對大型企業來說,動輒就是幾百億美元乃至上千億美元的財富波動。對公衆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業來說,華爾街分析師的報告更是投資者瞭解企業的主要渠道之一,報告從哪些角度寫、結論是什麼,直接關係到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

所以,企業業績電話會上更常見的場景是,公司高管會以一種“討好”的姿態面對分析師。他們往往會耐心且友好地迴應對方的各種問題,哪怕問題看起來非常不靠譜。

但巴里激烈的迴應方式不同尋常。這既反映出他對於公司財務壓力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企業與華爾街分析師之間的關係越發複雜。特別是在市場環境日益艱難的情況下,企業與華爾街分析師之間的矛盾已經出現公開化傾向。

事實上,不少人質疑過,華爾街分析師的能力與市場影響力不匹配。

有機構曾在2019年對近40位知名華爾街分析師的股市預測進行過盤點,最終發現,他們的預測值較年終實際情況偏差很大。除了個別分析師有較高的成功率外,大部分分析師的準確率和猜硬幣相差無幾。

傳奇投資人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中更是直言:“在投資中,專業投資人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聰明,業餘投資者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愚笨,只有當業餘投資者一味盲目聽信於專業投資人時,他們在投資上纔會變得十分愚蠢。”

彼得·林奇告誡讀者:“如果你平時在自己工作的場所或者附近的購物中心能夠保持一半的警覺,就可以從中發現表現出衆的優秀公司,而且你的發現要遠遠早於華爾街的投資專家。”

這些質疑足以讓華爾街分析師去反思自己的工作。但是眼下,他們或許還要面臨另一個挑戰: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他們的工作。

德意志銀行、貝萊德和摩根大通的高管近期均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將“影響”分析師的工作,特別是初級分析師。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高管還真是很含蓄,他們想說的其實應該是“替代”。因爲事實上,很多初級分析師的工作就是整理報表、製作表格,而這樣的工作,誰也幹不過人工智能。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奇稱,人工智能在提升投資工作效率方面有巨大潛力。目前,貝萊德正在大力投入研發,未來將有不少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另有一些企業已經開發出相關的人工智能產品,並嘗試讓其參與工作。儘管它們做的只是初級工作,但是流程已經像模像樣,並且表現得十分“全能”。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客戶定製化生成觀察清單,讓客戶隨時瞭解市場行爲;提供資本流動熱圖,讓全球主要國家資金流入與流出情況一目瞭然。此外,它還能處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經濟數據,包括股票、指數、商品、債券、貨幣以及相關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物價指數等關鍵指標,並且用專有的模型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用戶需要的報告。

這兩年,不少華爾街分析師把精力用在了分析人工智能企業上,不知道他們如何看待這一分析對象對他們自身的影響?或許不少人已經開始坐立不安。畢竟,人工智能雖然不會像巴里一樣“炮轟”他們,但可能會悄無聲息地“幹掉”他們。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