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民主初選 全民參與藍白合

(圖/作者提供)

公民選舉的意義在於反映人民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意見表達,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在正式選舉日前,人民、媒體、政黨皆需要掌握不同時間點的民意變化,作爲決策時的參考,因此纔有了「民意調查」的需求。

一份真實的「民意調查」要做到儘可能的反應近全民的民意變化,其成本非常高,也因此在過去數十年,多是透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取代大規模的普查來反應民意。然而,各家民調雖然都依循着有學理基礎的方法,但彼此的民調結果差異卻不小。從過往多次封關民調到正式投票之間的差異性更可見多家民調高度失真的情況。回顧「民意調查」的初衷即是反應真實的民意,似乎抽樣民調並未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民衆黨提出將5家民調結果平均的方法,此舉也間接說明了任一家民調結果都不足以取得衆人的信任。另一方向,國民黨提出的民主初選,雖然型式與真實的選舉相近,沒了抽樣估計的問題,能夠一票一票的投出支持者的民意數字。但要在全臺灣廣設投票站,執行上並不可行。有沒有一種可能,同時擁有民主初選的真實性,又能夠兼顧電話民調的可行性及便利性呢?這個方案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全民普及自主參與:全國人民都能夠快速、便利地參與,不受物理空間遠近的限制。相對於幾乎沒人使用的市內電話,行動電話上的通訊軟體LINE,成了不分年齡性別的全民日常使用的溝通工具。人們可以在投票期間,24小時內自主地在LINE上完成投票。

身分真實及唯一性:民主初選的一大優勢是能透過身分證驗證來確保臺灣公民的身分,從而確保每一票都是真實的。臺灣網路認證公司(TWCA)所提供的多元身分識別服務,已經被金融業和所得稅報稅系統採用,可以通過使用者手機來驗證臺灣本國國民的身分。

執行成本及時間性:從時程的角度來看,爲了測試數位民主初選的系統穩定性,這個LINE投票工具「民調君」已於2個月前開始研發,並已在10月1日上線。目前運行1個月後,已有超過2千人順利完成投票系統穩定性的測試。在身分驗證方面,TWCA的多元身分識別驗證是一個成熟的技術,技術界接工程及測試預計需10天。

在透過先前提到的技術確保投票者真實性、並排除機器人和假帳號灌票的問題後,剩下的主要爭議點就在於民調抽樣的隨機性以及民主初選中有組織的動員問題。實際上,地方組織動員的幹部也是通過LINE這類工具與大家保持聯絡。

同時,擁有多數網路支持者的政黨也能加強網路宣傳和動員。當民衆可以更普遍和便捷地使用數位工具進行投票,使得人人都能隨時隨地參與,網路社羣動員和實體世界組織動員之間的差異就會大幅降低。這種平衡也可能減少因動員不均而產生的選舉結果偏見。

選舉的本質其實是一個民意「動員」的過程。從放大的動員思考框架來看,在整個選舉階段中,政黨和候選人會與選民進行溝通並努力說服他們。

最後,許多政治評論都指出民進黨陣營可能會動員支持者向未來較弱的對手灌票,透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家候選人在未來選舉中的勝算。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有洞察力的民進黨支持者更加深入地思考,或許可以參與民主初選,但在投票時應該選擇「更適合」的候選人,而不是「容易對付」的對手。因爲這次的民主初選不僅將影響後續的民意整合,更可能已經在決定未來4年內的總統人選。(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商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