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沒跟宋江去打方臘的那六個人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一本《水滸傳》寫出了屬於草根英雄最華麗的詩篇,但也寫出了他們的侷限性。
尤其是在南征方臘時,一百多位好漢競相殞命,死傷慘重,堪稱梁山好漢最大的一次劫難。
但是,有六個人逃過一劫,他們爲什麼沒有去攻打方臘?
慘勝而歸
有人說,水滸傳寫得最好的部分就是“招安朝廷”,這樣寫讓我們看清了投降派的下場。
而前面一直飽受好評的宋江,也因爲最後的投降,而慘遭後人痛罵。
這些投降的英雄好漢,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讓人如此痛心疾首?
當年,宋江投降宋朝之後,剩下的一百多位兄弟也跟着一塊成爲了宋朝官兵。
這非常符合宋江的人設,因爲祖上以行醫爲生,父親又是當地名醫,雖然算不上富甲一方,但也是吃穿不愁。
仗着父親頗有些錢財,於是他廣交朋友,仗義疏財,在縣城換了一個押司的小官職。
按照他的想法,必然繼續廣交朋友,在官場上更進一步,爲朝廷效命。
但沒想到失手殺了人,只能落草爲寇,成了土匪。
所以,宋江選擇招降是一個必然結果。
但是招降之後,一切並未如他所幻想的那樣——得到朝廷重用,縱橫官場,懲治貪官,肅清朝野,最後獲得徽宗賞識,名留青史。
而現實卻是——朝中的那些權臣完全容不下他,而是將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當作戰爭武器,四處征戰。
剛開始北上攻打遼國時,跟着宋朝大軍,聽從指揮就行,根本不需要制定作戰方針。
而在攻打田虎和王慶時,對方實力太弱,也沒有太大損失。
連續三次勝利,讓一直不善領兵作戰的宋江有些飄飄然,他在朝廷的授命之下,決定攻打方臘。
殊不知,方臘即將成爲衆多英雄的葬身之所。
因爲連年征戰,梁山好漢早已疲倦不已,但宋江爲儘快得到朝廷的認可執意南下。
結果可想而知,因爲沒有完善的作戰計劃,一味地橫衝蠻撞,最後導致梁山好漢損失慘重。
這一仗打完,近六十人戰死沙場,還有很多人像武松一樣,重傷殘廢,再加上方臘和梁山一樣,都是底層的草莽英雄。
梁山攻打方臘,相當於在打曾經的自己。
很多英雄好漢悲憤交加,有人病死,有人離開。
最後梁山打完方臘回京領賞之時,只剩下三十餘人,很多人留下了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但是有六個人僥倖逃過一劫,並沒有去方臘。
難道他們都是逃兵嗎?
道士匠人
他們並非逃兵,而是因爲種種原因去不了。
首先是心生退意的公孫勝,他在剛剛登上梁山時,就對起兵造反沒太大興趣。
他一生都在追求尋道問仙,而非功名利祿。
當年第一次幫助梁山劫取生辰綱,那也是看不慣貪官斂財,順勢而爲的手段。
但是隨着登上梁山,他發現梁山之上也充斥着爾虞我詐,拉幫結派,經常發生爭論。
面對這種情況,公孫勝直接選擇回家盡孝道。
再後來,又被梁山強行請了回來。
回到梁山之後,他也是如閒雲野鶴一般,只有碰到緊急事件,他纔會出手相助。
但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在宋江投降宋廷之後,公孫勝再次萌生了退隱之心。
招降的第一戰是攻打遼國,他的師父認爲這是關乎“國家社稷”的大戰,便勸他北上作戰,只需“遇幽而止,遇汴而歸”。
這裡的幽便是遼國幽州,而汴則是北宋京城。
其言外之意是,打退遼國便可止戰;回到汴京,不必受封賞,就可以歸於山野了。
於是在征戰遼國歸來後,公孫勝見到了汴京城,便和衆兄弟辭別,徹底歸隱深林,再也沒有出現過。
除了公孫勝早早地隱居之後,其他幾人都是不擅長征戰沙場的能人巧匠。
比如擅長醫術的安道全。
他本不是草莽之人,而是民間的一名大夫,只因當初宋江受了重傷,需要救治,一羣草莽英雄下山尋找神醫。
找到安道全的時候,他並不想去,因爲捨不得自己的老相好。
梁山上的英雄好漢爲逼他上山,藉機殺了他的情人,並將殺人的罪名嫁禍到他頭上。
最後,安道全被逼得只能落草爲寇。
而上了梁山之後,他依舊是喜好美色,這一度遭到梁山好漢的鄙視。
因此在投降宋廷之後,他靠着高超的藝術,得到了宋朝權臣的賞識,最後招入宮中,成了一名御醫。
也正因如此,他纔沒有跟隨大軍征戰方臘。
同樣身懷絕世醫術的是皇甫端,但他的醫治對象卻是馬匹,放到現在就是頂級的獸醫。
雖然他在水滸中沒有一句臺詞,但從描述上來看,封他爲獸醫專家都不爲過。
凡是他餵養過的戰馬,數月不會生病,而且能日行百里,十分矯健。
曾經梁山還沒投降的時候,整座山上的戰馬都是由他管理餵養,即便生了重病,也能兩針救回。
當時北宋並不缺人,但是急缺戰馬。
所以梁山招降之後,皇甫端立刻遭到了重用,到各處騎兵營中進行教學醫治。
這樣的頂級人才,朝廷自然不會派他上陣殺敵。
而剩下的三人又是因爲何種原因沒有去南方?
琴棋書畫
雖然梁山上大部分都是草莽英雄,但也不乏書生墨客。
而聖手書生蕭讓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和好友金大堅,一人以書法出名著稱,另一人以雕石刻章而聞名。
兩人之所以上梁山,和神醫安道全的經歷有些類似。
這次是因爲宋江題反詩,犯了死罪,而抓捕他的蔡京兒子急於邀功,於是連夜寫信給父親邀功。
而梁山正好截獲了這封信,並打算以此做文章,來解救宋江。
於是他們找到善於模仿各種字體的蕭讓,爲了讓書信看上去更完美,順手將蕭讓的好友金大堅一塊騙了上來。
兩人一看梁山的這些草莽大漢,知道此事不妙。
但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兩人爲保命,連夜仿造書信和印章。
雖然書信依舊被識破,但兩人的才能得到了梁山好漢的賞識,爲了將他們留在山上,第二天就將他們的一衆家眷擄上梁山。
兩人見家人都上了梁山,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只好聽天由命,成爲“梁山好漢”。
而在投降之後,兩人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因爲當時宋徽宗非常喜好書畫奇石,這讓很多下面的官員只能跟着附庸風雅。
而蕭讓的書法和金大堅的雕刻,這些大臣對此十分喜歡,在南征方臘的時候,他們便將兩人留了下來。
而最後一人則是擅長音律的樂和,他爲人瀟灑風趣,又是一表人才。
這樣的人才放到現在,肯定能大展拳腳,但在古代戰場上,卻沒有任何作用。
當初上梁山也是陰差陽錯,爲救朋友才落草爲寇的。
招降之後,他的音律才能受到了一名大臣的賞識,成爲府中幕僚,最後安穩度過。
由此可見,沒去征討方臘的六名好漢,也並非徒有虛名之輩。
只不過術業有專攻,能力不同,並不擅長征戰沙場,所以才留在了後方。
而他們六人也因此躲過一劫,最後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