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掘到自動駕駛商用的第一桶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6月10日 12 版)

作爲最先喊出“All in AI”口號互聯網公司百度試圖通過Apollo無人駕駛項目讓AI技術落地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表示,爲了將百度核心的AI技術打磨成產品服務,集度汽車確定了三大產品DNA——機器人化、情感化、未來感。

“新玩家”在智能汽車時代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爲目標的智能駕駛,成了所有人爭相佈局戰略高地。作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市場。圖爲在北京街頭行駛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視覺中國供圖

汽車圈悄悄出現了許多新面孔。而對於集度汽車CEO夏一平來說,從招募團隊到推動品牌建設、新車落地,千頭萬緒的工作都在等着他和同事去完成。

這位前摩拜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感慨說,造車要比當初在摩拜單車還要累。夏一平告訴記者,一方面,智能汽車的電路板、零部件要複雜得多;另一方面,在科技公司集體搶跑智能汽車賽道的背景下,只有迅速組建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保住自己的領先狀態。

今年上海車展前後,夏一平面試了兩三百人,面試經常從上午9點安排到晚上9點,幾乎每天都有四五個人入職。

“未來5年集度汽車將投入500億人民幣,同時將在今年三季度開始對外融資。”據他透露,5月底,集度汽車首款產品的外觀內飾設計選型和方向已基本確定。目前新車已進入3D建模的研發階段預計將於2022年北京車展時亮相併接受預定。

今年以來,百度、小米大疆等科技公司先後官宣跨界造車。一時間,從資本市場到招聘青年人才,“跨界造車熱”引發了各方的強烈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新玩家將與中國汽車市場一起,進入新一輪激烈的淘汰賽

瞄準自動駕駛的靶心,三大DNA藏着集度的哪些野心

今年1月11日,百度宣佈組建智能汽車公司——集度汽車,正式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爲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夏一平介紹說,從3月2日完成註冊到現在,集度在短短3個月內做了許多事情,“包括產品設計、品牌建設、工程研發以及與吉利在產品外觀設計上合作,都在快速推進中。我們希望以更高效的方式,把最好的科技通過好產品帶給用戶。”

儘管資本市場已顯示出對“跨界造車”的推崇,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爲,國內汽車市場“馬太效應”凸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認爲,汽車作爲大宗商品,佔家庭支出的份額較大,消費者往往更依賴品牌效應。“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跨界造車的新玩家如果想從傳統車企手中搶得客戶,必須先要下大功夫建立品牌信任。”

在夏一平看來,由於電動化領域已經出現了競爭同質化現象,在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核心壁壘一定是智能化。他說:“汽車智能化競爭不侷限於產品形態,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底層技術的競爭。從汽車底盤、電機結構到其他硬件控制器,甚至到軟件以及應用層面,汽車將會完成一次從頭到尾、由內及外的重構,而這種重構將會讓未來汽車智能化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事實上,雖然智能電動車已經是被資本市場追捧的寵兒,但距離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尚有距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判斷稱,不少智能電動車還沒能對智能手機形成足夠的錯位競爭優勢,“比方說,很多智能車機系統的實際體驗還不如車主就在車內安裝個手機支架。”

“未來3-5年內,汽車智能化的競爭也可以看作是無人化的競爭。”夏一平篤定地說,智能汽車在汽車軟硬件、平臺技術上帶來的變革,實際上是通往無人化的橋樑。

他將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進行對比後發現,無論產品複雜程度有多大的區別,行業競爭都會從單一的比拼硬件水平,發展爲智能化生態的競爭。“你會發現,芯片能力、軟件能力、雲端大數據分析能力、AI人工智能能力以及用戶生態,都成了智能手機企業必備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爲,同樣的邏輯也將適用於智能汽車行業。”

作爲最先喊出“All in AI”口號的互聯網公司,百度不僅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投入了8年,也曾試圖通過Apollo無人駕駛項目讓AI技術在汽車圈落地。但在今年百度一季度財報會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修正了Apollo計劃的航向。

他將Apollo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寄希望於三大領域:一是爲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二是通過集度汽車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親自下場造車,與吉利合作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三是打造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

按照這一說法,集度汽車的首款產品會把Apollo的智能化能力賦能于吉利的浩瀚架構之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

“爲什麼我們有信心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就是因爲我們的產品將‘端到端’地深度整合Apollo先進的自動駕駛能力。”夏一平介紹說,自動駕駛所需要的車對端的超算平臺、算法、高精地圖以及智駕雲,在Apollo中一應俱全,而這就是集度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事實上,作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市場。據IDC預測,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規模也將超過2000億美元。

“汽車發展爲智能終端已經是大勢所趨,而這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資深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人士楊小林直言,隨着新玩家參與“跨界造車”,智能科技與汽車製造這兩個原本並不相關的產業被緊密聯繫在一起,有望形成一個更龐大的汽車產業鏈

從汽車到AI出行機器人, 智能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說智能手機的普及敲開了移動互聯網經濟大門,智能電動車也將爲“傳統工業經濟+數字經濟”融合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車擁有了AI的大腦,TA,就是機器人。”是夏一平在集度汽車內部經常講的一句話。

不久前,李彥宏與夏一平和團隊一起參與了集度汽車首款產品的內外飾評審。李彥宏在總結時說:“機器人式的未來感設計非常與衆不同。一方面代表了更前沿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承載百度阿波羅的先進技術能力。”

“他希望把百度過去積累的自動駕駛核心能力落地,變成可靠的產品提供給用戶。”夏一平表示,爲了將百度核心的AI技術和能力打磨成產品和服務,集度汽車確定了三大產品DNA——機器人化、情感化、未來感。

在他看來,“機器人化”就是要改變現有的人車交互方式。“比方說,今後智能汽車可以瞭解你日常的使用習慣,甚至能夠幫助你定製更好的駕乘體驗。當然,這也意味着我們要在產品交互甚至外觀、內飾上進行大膽創新。”

由於汽車駕駛場景具有封閉、高交互等特點,一旦實現自動駕駛,人車交互就會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人類和外界鏈接的重要終端。”經濟學家馬光遠預測稱,智能汽車有可能成爲與智能手機相媲美的新一代智能終端。

夏一平介紹說,所謂“情感化”就是在賦予汽車AI智能大腦後,集度汽車的產品要與用戶形成一定的感情鏈接。“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實時感知到,這輛車像朋友一樣照顧你。”

此外,集度汽車要將充滿“未來感”的設計理念注入整個產品的設計中。用夏一平的話形容就是,“要讓大家一眼認出這是集度造的車”。

“智能電動車不僅是電子消費品,也是零部件繁多、工藝複雜的工業產品。”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提醒說,智能電動車會給用戶帶來煥然一新的使用功能、使用內容和使用體驗,但與之相對的是,未來汽車產業在研發、設計驗證、軟件、AI 支持、代工生產、出行數據和平臺運營等環節上均將迎來洗牌。

夏一平也坦言,目前將整個AI能力加載到汽車上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不可能讓所有新車都具備最先進的自動駕駛能力。他認爲,目前整個智能汽車市場還處於逐步增長的初級階段,還沒到一個純增量的爆發階段。

“不過我相信,未來兩到三年內,汽車的核心成本還會往下降。智能汽車也不會停留在低價位競爭的階段。”夏一平介紹說,集度汽車的首款產品瞄準了90後、95後甚至00後用戶,預計產品定價不低於20萬元。

“年輕人喜歡非常有未來感、高級感的車,對科技產品也非常喜愛。所以說接下來就是技術競爭的時代,我們的產品必須能夠快速迭代,才能不被市場和年輕用戶拋下。”據他透露,首款車上市後,集度汽車計劃每年爲消費者推出一款新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預測稱,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預計會達到2630萬輛,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5年汽車市場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

從動輒數百萬元一輛的頂級豪車,到幾萬元就能拿下的代步車,中國汽車市場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徵。隨着汽車的內延和外延不斷延伸,一家家科技公司被吸納進來。

由於原本主營業務的不同,這些“新玩家”在智能車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例如,華爲、OPPO等手機大廠大多以智能座艙爲切入點;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大多以適配車內信息服務爲主;而眼下的百度、小米和此前的蔚來、小鵬則是直接下場造車。不過,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爲目標的智能駕駛,成爲所有人爭相佈局的戰略高地。

中國汽車業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但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競爭纔剛剛開始。有分析認爲,自動駕駛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毋庸置疑的是,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推廣智能駕駛、重塑汽車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2021年06月10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