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安發佈4起破壞生態資源犯罪典型案例
新華社成都8月15日電 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四川省公安廳日前公佈了4起破壞生態資源犯罪典型案例,揭示出當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手法和特點。 盯上偏遠地區,逃避監管非法採礦。2024年3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洛某等人在未辦理採礦許可證的情況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某河道內非法開採景觀石1600餘噸。涉案景觀石屬閃長玢岩、安山岩礦石,涉案金額70餘萬元。該案案發地位於長江流域,地處偏遠,洛某等人的行爲破壞了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還給河道安全帶去重大風險隱患。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均已到案。 無視國家公園核心區保護,超範圍非法採礦。2023年1月,雅安市公安機關根據自然資源部門情況通報,破獲某工業公司、某石材公司非法採礦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經查,某工業公司、某石材公司在雅安市寶興縣某礦區礦權許可範圍外,分別非法開採大理石71380立方米、69123立方米,涉案金額6000餘萬元。該案案發地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區域,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國家礦產資源流失。 干擾採樣致使監測系統數據嚴重失真。2024年3月至4月,由於污水量超過處置能力,宜賓某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指使技術人員,將污水在線監測系統的“氨氮”總氮”供樣口接入事先調劑好的樣品塑料瓶,通過篡改、僞造自動監測數據逃避在線監測,將大量含氨氮的污水直排長江干流,造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損害。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歸案。 工業廢料層層轉手後被肆意傾倒。2023年2月,犯罪嫌疑人張某非法收儲一批工業廢料後,交付給無危廢經營資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非法處置,將該批工業廢料裝運至成都東部新區某路邊排水管傾倒,流入沱江支流絳溪河。經查,犯罪嫌疑人共傾倒工業廢料(酸液)9噸,造成水體及土壤嚴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