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難題困擾美國海軍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彭博新聞社網站1月17日刊發文章,題爲《海軍陷入困境,特朗普提名的部長需要拯救它》,作者是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院名譽院長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文章摘編如下:

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就職時,我們總是會看到一連串即將掌管重要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新名字和新面孔。但是,有個通常不太受關注的職位可能會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二任期內變得非常重要,那就是海軍部長一職。

特朗普提名的海軍部長約翰·費倫頗有成就,但不是在防務領域。作爲曾經的金融家,他必須儘快摸清門道。他還需要組建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因爲美國海軍面臨四個關鍵挑戰,都需要迅速予以重視。

首先,最顯而易見的是:美國海軍艦隊規模太小。儘管在拜登政府時期,海軍規模有所擴大,已達到近300艘軍艦,但與中國海軍相比,規模還是小得多。中國有大約360艘軍艦,其建造速度遠遠超過美國。北京顯然正在穩步實現一項重要目標: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內擁有一支規模和質量都超過美國、可在全球部署的海軍。

這位即將上任的海軍部長必須立即向國會提出增加造艦數量的理由。這不僅意味着加快建造新的主力艦,還意味着延長仍然適航的軍艦(特別是“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的使用年限,並且朝着更小、更快、隱形能力更強和無人化的大規模生產邁進。這既需要資金(海軍總支出至少還要增加400億美元),也需要行政推動力,就像20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時期的海軍部長約翰·萊曼推動打造擁有600艘軍艦的海軍時所展示的那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造船廠每三週就能生產一艘驅逐艦;現如今,我們每年建造一到兩艘。誠然,我們並不處於戰爭狀態,而且今天的艦船要大得多,也更復雜。但是,美國顯然需要更重視海軍的艦船建造問題。新部長應該鼓勵國家海軍未來委員會獻言獻策。該委員會由2023年的《國防授權法》授權設立,但尚未正式成立。

第二個當務之急是改善美國造船廠維修和維護設施的狀況。美國經驗豐富的造船勞動力正在不斷減少,因此在修理方面增加資金和新的激勵措施至關重要。新的“星座”級護衛艦項目推遲,預計將在2029年交付首艦,比原計劃晚了三年,這是海軍和私營造船廠海事工業基礎不景氣的跡象,令人擔憂。幹船塢總體數量不足,必須付出特別的努力來提高潛艇部隊的維護能力。海軍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即使數量上不再有利,保持它們的戰鬥力也是美國能否保持海軍質量優勢的關鍵決定因素。

第三,海軍必須專注於作戰節奏和戰備狀態。最近,在中東執行任務的“宙斯盾”巡洋艦“葛底斯堡”號錯誤擊落美國海軍一架F-18戰鬥機的事件令人擔憂(所幸飛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安全彈射逃生)。儘管官方對此次事件的評估仍在進行中,但新部長最好能看到更重大的根本性問題。鑑於艦隊規模較小,美軍的艦船是否部署得過於頻繁、每次部署的時間過長?

一個相關問題是,艦船部署頻率增加和時間延長是否導致了過去幾年的徵兵失敗?陸軍即將實現其徵兵目標,同時變得更像一支通常駐紮在大型基地的駐防部隊,而海軍在徵兵方面落後,且繼續派遣水兵前往中東和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六到八個月時間,參與到與也門胡塞武裝作戰等任務中。艦隊規模、戰備狀態、維護情況、作戰節奏和軍隊士氣之間都有內在聯繫。

最後,下一任部長應該把目光投向盟友、夥伴和朋友,以減輕海軍在作戰、造船和船隻維修方面的負擔。聰明的做法是花時間去結識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的海軍負責人。當你把所有民主國家、夥伴和朋友加在一起時,就會形成一支有1000艘軍艦的海軍。新任海軍部長可能是組建它的關鍵。(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