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集團 資金困大陸

全球私募股權集團無法將它們在大陸的投資組合公司出售或上市,導致資金被困在大陸。圖/中新社

由於大陸政府近年嚴控首次公開募股(IPO),加上經濟成長放緩,全球私募股權集團無法將它們在大陸的投資組合公司出售或上市,導致資金被困在大陸,徒喚奈何。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金融資料提供商迪羅基(Dealogic)資料顯示,在大陸開展業務的全球10大私募股權巨頭中,2024年沒有任何一家將大陸公司上市,或是透過併購交易完全出售股權的紀錄。這是至少10年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在大陸政府自2021年對陸企上市實行嚴管後,讓投資者退出的步伐一直很緩慢。

私募股權集團、香港開元資本執行長Brock Silvers表示,私募股權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大陸可能不像以前那樣可以進行系統性投資。他指出,私募股權集團在大陸正面臨「多方面退出戰略的困局」,包括受到經濟放緩和國內監管壓力的影響。

大陸經濟在過去20年快速發展,讓許多國際私募股權集團擴大在大陸投資。迪羅基資料顯示,上述提到的全球10大私募股權集團過去10年在大陸投資1,370億美元,但退出總額僅380億美元。尤其2022年以來,這些集團的新投資額已驟減至50億美元。

私募股權集團透過出售公司退出交易步伐也放慢。標普全球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退出速度下降26%,但大陸市場退出的停滯的情況明顯。一家向私募股權基金投入現金的大型投資集團高管悲觀表示,預計至少未來幾年內,大陸市場不會有大量退出。

報導稱,過去外國收購集團依靠大陸公司在美國、香港等地上市,以便幾年後退出投資。但自從2021年滴滴出行「闖關」在紐約上市後,受此激怒的大陸政府對境外IPO實施新限制,讓陸企上市速度明顯變慢。

2024年全年大陸境內首次IPO公開募股總額僅人民幣(下同)673.5億元,而2023年爲3,565億元。收購集團不得不尋找其他選擇,譬如將股權出售給國外企業及其他收購集團,但海外買家多有顧忌,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對大陸投資的政治審查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