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大將之首,葉劍英是元帥之末,爲何二人的地位差距那麼大?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當屬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
儘管這些前輩對自身的軍銜並不在意,好幾位甚至認爲自己軍銜評高了。
但外界對某些將帥軍銜的高低卻“爭吵不休”,不少人都認爲,粟裕大將應被授予元帥軍銜。
還有很多人拿他與葉劍英元帥作比較,不解爲何兩人地位差距會那麼大?
粟裕淨打神仙仗,中國的戰略家
粟裕的軍事才能衆人有目共睹,儘管他並非黃埔軍校出身,且在解放戰爭開始前,名氣遠遜於陳賡等名將。
可從解放戰爭開始後,粟裕卻如同絕世好劍般盡顯鋒芒。
1946年夏天,爲應對國民黨軍對我國解放區的大舉進攻,中央軍委制定了外部出擊的計劃。
按照中央的命令,粟裕需要率領華中野戰軍主力離開蘇中前往淮北,配合山東軍區行動,主要承擔牽制任務。
他卻從全局出發,認爲華中野戰軍應留在蘇中,打幾場漂亮的殲滅戰,並斗膽向中央軍委提出新的作戰計劃。
得到中央軍委的支持後,粟裕率部創造蘇中七戰七捷的驚人戰績,極大地振奮了各解放區的士氣。
這一戰果,也被毛主席總結爲“蘇中經驗”,要求各解放區領導認真學習、總結。
這樣“斗膽直陳”的事情,粟裕在解放戰爭期間不只做過一次。
1948年,中央軍委兩度命令,要求粟裕率領三個縱隊南渡長江攻擊國民黨腹地。
粟裕則堅持在中原同國民黨展開戰略決戰,爲此,他兩度上書中央軍委要求改變作戰計劃。
最終五大書記全被其戰略構想所折服,任命他爲華東野戰軍代理司令員,要求他在4-8個月內完成殲敵6-12個旅的任務。
粟裕也不含糊,連續在1948件5月、9月發動豫東和濟南兩大戰役。
兩場戰役合計殲滅國民黨軍隊近20萬人,超額完成了中央交給的任務。
這兩場戰役,徹底改寫了中原戰場的局勢,爲之後淮海戰役的開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有資料對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功績作了統計: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單次殲敵3萬以上的戰役共有38次,其中12次是由粟裕指揮;
單次殲敵5萬人以上的戰役共23次,粟裕指揮了8次。
如此出色的戰績,就連毛主席都忍不住向蒙哥馬利盛讚他“我的戰友當中,最會打仗的人就是粟裕。”
儘管從軍事才能來看,粟裕被評爲元帥無可厚非,但他無緣“元帥”軍銜也並無不妥之處。
首先,粟裕解放戰爭以前的履歷並不出彩,評選元帥的五大條件基本都不滿足。
其次,粟裕雖然軍事能力頂尖,但其他方面則相對平平,因此大將之首的位置非常適用於他。
粟裕對於大將的軍銜也頗爲滿意,不止一次批評下屬:
評大將我都只嫌高、不嫌低,不要再議論這方面的事情,議論這些都是低趣味事情,沒有任何意思。
從這番話就足以看出,粟裕對於軍銜態度之淡泊。
與粟裕相比,葉帥並無蓋世軍功,他爲何能被評選爲元帥呢?
呂端大事不糊塗,屢屢力挽狂瀾
葉劍英元帥一生中並無多少顯赫戰功,就連軍隊第一主官都很少擔任,更多時候都擔任參謀長的角色。
可就是這樣一位謀士型元帥,卻屢屢受到毛主席等領導人的盛讚。
早在1920年,葉劍英便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還曾於1922年陳炯明背叛革命之際,冒死護衛孫中山先生安全。
南昌起義前,也是葉劍英提前獲知汪精衛欲加害葉挺、賀龍,冒着風險與他們商量南昌起義事宜。
隨後他又與葉挺等人組織廣州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
儘管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擔任的大多爲紅軍總參謀長、紅軍大學校長等職務。
他不僅爲我國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軍政人才,還和毛主席等人一起打贏了第二、三、四次反圍剿戰役。
在長征途中,葉劍英又及時發現張國燾的陰謀,避免了紅軍“手足相殘”的局面。
也正是這件事讓毛主席對他發出了:
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抗日戰爭時期,雖然葉劍英並未出現在戰場第一線,可他所擔負的工作卻並不簡單。
先是在國統區和周總理一起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營救出了很多我黨被捕幹部。
還堅定地回擊了國民黨對八路軍的種種污衊,讓更多人瞭解和支持八路軍。
回到延安後,葉劍英在配合朱老總制定對日作戰計劃的同時,又積極完善我軍參謀工作制度。
不僅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參謀人才,也讓各級指戰員更加重視參謀的作用。
如果將粟裕、葉劍英與漢初名臣韓信、張良作對比。
那麼粟裕就是戰必勝、攻必克,殲敵無數的韓信,葉劍英則相當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
雖然兩人在軍事能力上各有千秋,但在評銜時,資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考覈標準。
在這方面,葉帥顯然有着巨大的領先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葉劍英還是一位在黨政軍等多個領域,都有着傑出表現的領導人,深受毛主席和鄧公等人信賴。
葉帥同樣對軍銜看的非常淡泊,得知自己被評定爲元帥後,他直接致電中央:
我最多擺在大將的位置上,因爲自己長期在後方工作,應該把榮譽讓給那些在一線出生入死的指戰員。
可他的讓銜行爲並未得到中央同意,中央軍委一致認可他的元帥榮譽。
結語:
授銜是對那些爲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貢獻的功勳者進行的獎勵,是榮譽也是責任。
可在這些革命前輩看來,這樣的榮譽無足輕重,那些犧牲的戰友們更配得上這些榮譽。
前輩們對軍銜都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態,作爲後人,我們更應該尊敬和理解他們的選擇,不應爲此爭論不休。
參考資料:
黨建網:《1955年,將帥讓銜的動人故事》
人民網:《緬懷葉劍英元帥:重大關頭三次挺身而出 力挽狂瀾屢建功勳 》
人民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葉劍英元帥》
中國新聞網:《粟裕如何評論旁人說他1955年該被授予元帥軍銜》
人民網:《粟裕三次"斗膽直陳"轉變戰局 毛澤東稱讚"最會帶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