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55歲喉嚨痛以爲感冒 竟確診甲狀腺癌!抗癌5年開啓「第二戰場」

醫師指出,甲狀腺癌好發於40、50多歲女性,建議平時以「推吞觸」口訣自我檢測,如發現異常腫塊應積極就醫檢查。(王家瑜攝)

國內甲狀腺癌患者節節高升,連續3年蟬聯女性十大癌症第4位,醫師指出,9成患者屬於腫瘤分化良好的類型,只要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可望獲得良好的預後;提醒40、50歲女性朋友,平時以「推吞觸」口訣自我檢測,如發現異常腫塊,應積極就醫檢查。

甲狀腺癌是癌症發生率最高的內分泌器官,好發年齡層爲40到50多歲,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到4倍。臺灣甲狀腺醫護衛教暨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諶鴻遠指出,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現喉嚨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平時也可以自我檢測,在鏡子前推脖子、吞口水,觀察或觸摸是否有硬塊。

5年前,當時55歲的李小姐感覺吞嚥時喉嚨不適,原以爲只是一般感冒,經檢查診斷爲分化型甲狀腺癌,想到還在就讀高中的子女,讓她決定積極接受治療。但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仍有癌細胞殘留,因此李小姐繼續接受放射碘治療。

經歷3、4次放射碘治療後,李小姐的腫瘤並未縮小,因此醫師建議她採用標靶治療,但遺憾的是,1年後腫瘤還是變大,讓她一度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在丈夫和孩子的支持下,她決心更勇敢面對疾病,加入二線標靶藥物臨牀試驗,雖然有一些腸胃道不適症狀,但疾病已獲得穩定控制。

諶鴻遠指出,早期甲狀腺癌患者中,約9成以上患者腫瘤分化良好、病程進展緩慢,例如乳突癌十年存活率超過90%;但這類患者在手術搭配放射碘治療後,仍有5%到15%無法有效清除癌細胞,平均生存期僅剩3到5年,此時應考慮使用標靶治療。

收治李小姐的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慧珍表示,針對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如果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標靶藥物是重要利器;過去僅有一線標靶藥物可用,但因爲掉髮、手足症候羣、腹瀉等副作用,導致15%到20%患者停藥,所幸今年已有新型標靶藥物可用於二線治療。

諶鴻遠指出,該新型標靶藥物過去已通過腎臟癌適應症,之後展開甲狀腺癌跨國臨牀試驗,臺灣共有5家醫學中心、數十位患者參與,並於今年通過適應症,可說是及時雨,讓目前正在使用一線標靶藥物的患者,有機會開啓「第二戰場」,接續使用以延長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