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人脈變錢脈,進證券業買百萬名車載客戶近身觀察高手:賺大錢的投資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圖/pixabay

作者:雷老闆(王韋閔)

從海龜到法業,我決定賺波段

說到我與金融的結緣,種子可能在小時候就已種下。我的外公是碼頭工人,小時候問他手臂爲何有一個桃子圖案的刺青,他說因爲他是「𨑨迌人」(臺語音同七桃郎),長大後才知道,那是流氓的意思。而拜外公所賜,我在小時候就流連過小鋼珠店、電子水果盤博弈店,也曾在公園看過阿公們下暗棋賭博,這些博弈遊戲都是生活的一環,背後都是勝率,可說是我日後對金融市場產生興趣的基礎。

儘管與外公的回憶很快樂,但十賭九輸仍是定律,博弈並非都讓我留下美好經驗。童年時家中經濟頗爲寬裕,老爸是餐廳老闆,老媽是髮型設計師,又因爲身爲長孫,備受疼愛,所以我從小便在餐廳裡接觸各行各業的老闆,聽聞他們的故事,或許這也是我日後喜歡實際拜訪公司的原因之一。沒想到纔到國小五年級,老媽就因爲賭博欠債跑路,最後父母也離異,讓我第一次見識到博弈的風險,而這些記憶也成爲我日後接觸投資時的警惕,並一直將風險視爲最重要的考量。

高中時我的成績中等,成績好的同學不把我當成競爭對手,與中後段的同學又能相處融洽,加上善於交際,所以擁有不錯的人緣,甚至還被推選爲班長。因爲班長必須聚集班上其他有才能的人,一起爲班級服務,我開始對管理產生興趣,也累積出向高手請益的技巧,即是「問原因、問做法、問改進」。這套「天問三式」成爲我日後能在投資路上不斷精進的主因,如果問我爲什麼對投資充滿熱情,那是因爲身邊永遠有值得學習的對象,讓我學會許多從飆股獲利的方法。

高中畢業後,我考上逢甲大學商管科系,陸續接觸財政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學等專業科目,拓展不少新視野,也接觸許多投資的基礎理論,開始對財金越來越癡迷,決定畢業後再報考相關科系的研究所,深化專業能力,之後也順利考上中興大學財金所。

財金系第一堂課,先開證券戶

還記得剛進研究所時,有位教證券管理實務的教授,上第一堂課時就給全班十足的下馬威:「請沒開證券戶的學生,下一堂課可以不用來了。」而且這位教練對財金系學生的專業要求非常嚴格,他在課堂上也相當強調實務經驗,我也在這時開始接觸投資,並立定未來要財富自由的目標。

有趣的是,研究所課程同時點燃了我心中一個疑惑:「爲什麼從小到大,學校只有教我們要好好讀書,卻沒有教如何財富自由?爲何要我們努力拿到好薪水,卻沒教怎麼當個好股東?」而這麼重要的事情,卻必須等到長大後纔開始學習,到那時可能必須付出高額的學習成本,而且還無法兼顧本業工作。

研究所畢業後,我積極尋找投資相關工作,可惜寄出上百封履歷都石沉大海。投資圈的工作其實僧多粥少,以國內券商研究員來說,一家券商頂多只容納15到30位研究員,且多數券商喜歡挖角有經驗的同業,不太願意花心力去培養新人,有些外資甚至要求須具備國內頂大或海外名校學歷,使得法人投資圈形成另一種窄門。

海龜培訓,摸透 K 線下一步走勢

就在苦惱沒有機會進入投資行業時,有位研究所學長找我參加元大期貨的「海龜培訓操盤手計劃」,這場海選活動因此成爲我夢想的起點。

然而,這個海龜培訓計劃並不支薪,唯一的報酬,是由元大自營部總經理親自教學期貨技術分析,以及結訓後有機會進入元大自營部工作。這樣零收入的條件,讓不少原本有興趣的參加者卻步,因爲參加培訓最好是辭去原本的工作,才能集中心力,最終脫穎而出。

記得當時我告訴家人要參加這個企劃後,他們一聽到沒有薪水都笑我蠢,很擔心這是詐騙。再加上研究所同學畢業後,幾乎都在金融業工作,薪水動輒4萬到5萬元,一度讓我非常猶豫,是否該直接去已經被錄取的銀行工作,不過仔細思考後,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進到海龜培訓的教室,電腦裡有着當時臺股過去5年每天的日內盤走勢圖,學員們從加權指數1分K、5分K開始,一支一支的研究,去推演下一支K棒的可能方向,然後將預測結果套入大盤驗證,計算出能夠賺取多少價差。當技術與成果越來越成熟後,我們這些海龜師兄弟,幾乎都有着「要讓主力知道,日內盤走勢圖已經被看透」的信念。

在法人交易現場,學波段買賣

爲期8個月的海龜計劃結訓之後,我先後在元大及康和證券的自營商部門任職,操作期貨,接着進入兆豐證券可轉債部門,學習可轉債與可轉債選擇權。由於操作當沖和期貨的過程,永遠都要擔心下一秒的行情變化,讓我情緒變得非常不穩定,而且長期盯盤造成乾眼症,更是常見的職業傷害,當時幾位資深同事都有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因此我開始意識到,想要投資生涯長久,就必須轉型長線交易模式,當時有研究所學長知道我的想法,便順勢引薦我進入中國信託證券法人部門,成爲法人業務(簡稱法業)。

其實在法業工作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可以近距離與投資高手接觸,也能得知各產業的基本訊息與趨勢,相較於只追蹤單一產業的研究員,法人業務看事情的角度通常比較廣。因此對我來說,每一趟前往上市櫃公司法說會的路程,不僅不是工作負擔,反而是吸收高手對於行情的見解及操作技術的好機會。

不過法業也並非完全沒有壓力,新進的業務如果沒有人脈,陣亡率非常高。例如剛入行的前兩年,身爲小白的我在業內還沒有太多人脈,每天都要花許多時間經營上市櫃公司與客戶關係,更因爲對產業不熟悉,也要多花心力建構財務模型並學習產業知識,幾乎每天都是朝九晚九的工時。

但也因爲這段經歷,我逐漸轉換自己的投資模式,慢慢擺脫看到 K 棒就想進場的衝動,改爲注重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分析方式,建構出屬於我的中長線波段交易邏輯─找出近期業績有機會大幅成長的股票。

進場理由一旦消失,立刻出場

開始投資以來,我參與超過千場上市櫃公司法說會,近距離接觸許多基金經理人、中實戶(自有資金達到億元以上的投資家),從他們的交易手法瞭解到,不管是鎖定公司營運狀況的基本面、專注股價線圖變化的技術面,還是觀察三大法人買盤,或是特定券商買賣分點的籌碼面投資,其實都能賺錢。

而且與這些高手相處過程中,我還意識到,每個成功的投資者,幾乎都不是隻用一套招式打天下,不僅每次的操作方法都不完全相同,還會隨着市況變化不斷微調,因此他們能夠獲利是贏在修正,而非預估。

由於是客戶關係,我能從戶頭數字驗證他們的操盤績效,這些眼見爲憑的實績,讓我不偏向任何一種投資面向,我可以因爲公司營運出現轉機,抱股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也可以因爲技術面股價突破創高而買進;或是觀察到長期低買高賣的公司,有券商分點開始買進時,也會列入進場參考。

另一個在法人交易現場學到的重要心法是:進場理由一旦消失,立刻出場。這個原則其實大多數投資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即使定下鐵則,卻總是做不到。就連我自己,直到今日也還是會在股價達到停損、必須出場的前一刻痛苦掙扎,只是過去多次執行的經驗,最後一定會逼迫自己確實做到停損,以避免大賠。

投資這件事從來不會一路順遂,我很幸運的是從初入行至今,向許多前輩與高手吸收到很多經驗與技巧,現在希望能借由本書,分享我的經驗,協助其他新手的投資技巧也能加速成熟。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波段的紀律:我在海龜操盤手訓練、法人交易現場學到的進場、加碼、退場紀律,守住紀律獲利至少50%》

作者:雷老闆(王韋閔)

逢甲大學財稅系、中興大學財務金融所畢業。

曾任康和證券期貨自營經理人、兆豐證券可轉債自營經理人、中國信託法人業務資深經理,參與超過千場上市櫃公司法說會。

現任金玉峰證券投資顧問董事長、分析師;YouTube頻道「金玉峰投顧」版主,主持《從0抱豹》單元;Podcast《雷老闆—董事長聊投資》主持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主筆。

曾接受《Smart智富》月刊、《Money錢》、《今週刊》封面人物,及《鏡週刊》「億元達人」專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