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版主動式ETF 可能採美國模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有意在國內開放主動式ETF,投信業者透露,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去年九月間赴美東拜訪紐約交易所是重要的轉折點,當時包括安聯等國際資產管理集團表達願參與臺灣的ETF市場,也表示願協助提供主動式管理的經驗,相關建議獲得金管會支持,也給了臺灣主動式ETF發展的契機。
主動式臺股ETF和被動式臺股ETF最大的差異,在於後者純粹盯住指數及權重來分配投資標的,但前者可由專業的投資團隊來選股,不見得要盯住指數。
至於主動式臺股ETF和主動式臺股基金,主要的差異則在於前者就如同投資○○五○等ETF一樣,直接向券商下單就可買賣,交割時間也是T+2,但後者則是要由銀行通路下單買賣,交割時間也不同。
據瞭解,由於金管會樂見其成,投信顧公會的步調也很快,目前已彙整包括南韓、香港、美國及日本等地的主動式ETF發展制度。相關人士說,其中南韓不但仍要求有指數依據,且其中七成的部位得和指數相同;香港則以貨幣型ETF爲主;至於臺灣的規畫方向可能和美國最像,美國的主動式ETF是直接由主動式股票基金轉化而來;日本則是從去年九月,以股淨比小於一倍的主動式ETF開始推動。
針對國內的被動式ETF、主動式基金髮展失衡的問題,業界人士說,金管會的中長期改善方案並非僅鎖定臺股基金,連同活絡債券型等共同基金都希望一併提出,但其中臺股基金失衡現象最嚴重,尤其在平準金的運用上,金管會上週公佈投信業者使用平準金配息的規範,也是因爲不希望業者使用平準金方式錯誤,讓投資人有不當的期待,且扭曲基金投資的選擇。
「不能沒有配息,但也不能只有配息,」一位投信圈大老指出,其實臺股基金去年在資本利得實現百分之四十、六十的並不少,但投資人只看到百分之七、八的配息,由於去年大盤漲了四、五千點,因此即使息率高,還不至於「貼息」,但若股市在高點時就很難講了,投資人拿了配息之後,若沒有貼息,等於是拿了股息、賠了價差。
據瞭解,目前投信顧公會委託安聯投信召集的強化主動式基金方案,主要聚焦兩大方向,一是主動式ETF的發展規畫,另一則是關於主動式臺股基金的監理標準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