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千億預算被刪 學界提議調整電價反映實際成本
學術界指出,現行的低電價政策雖能短期穩定經濟,卻對長期能源供給發展造成壓力。在半導體和 AI 等高科技產業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臺灣的能源供給量能是確保經濟穩定運行的關鍵。爲確保能源供給量能,臺灣需合理調整電價,將政策重心放在提升電網韌性與發展儲能設施,從而滿足高科技產業和社會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
此項政策建議書,是根據2024年12月18日舉辦的「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中的討論內容與專家見解編撰。該論壇由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臺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及臺北政經學院共同主辦,以及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李浩仲協助提供相關資料。
站在經濟學界的觀點,低電價政策對於能源使用效率和用戶行爲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學者指出,由於電價無法反映能源成本,用戶缺乏節能意識,能源浪費情況加劇。此外,臺電因收益不足,投入電網升級與再生能源建設相對緩慢,進一步限制了能源供給量能的提升。
23日同時也是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會中更新設定我國2032和2035年減碳新目標。實際上,減碳措施和能源政策爲一體兩面。
學術界強調,未來的能源政策應將提升能源供給量能作爲首要目標,並逐步調整電價以反映實際成本。這需要透過與能源消耗脫節而有一個確定終點的補貼減輕對弱勢羣體和中小企業的影響,確保政策調整的公平性。
同時,學者呼籲,政府政策應集中發展再生能源,增加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並推動智慧電網建設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穩定性。而儲能設施的擴展是解決能源波動性的重要手段,應成爲政策優先事項之一。通過合理設計與長期規劃,臺灣有機會在兼顧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同時,建立一個更高效、更永續的能源供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