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類鼻疽、登革熱恐升溫 疾管署醫界通函警示

山陀兒颱風後類鼻疽及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風險上升,疾管署評估未來1個月是登革熱警戒期,尤其颱風後1周是病媒蚊孳生期,發佈醫界通函呼籲醫師提高警覺,提醒民衆落實環境清潔。

山陀兒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造成多處地區積水及淹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雙北登革熱疫情持續,研判個案皆與中和新店羣聚相關,未來1個月是警戒期,民衆應注意颱風、東北季風帶來降雨後,落實積水容器清潔,以免疫情反彈。

據疾管署數據,今年9月下旬至今本土登革熱個案累計67例,經研判均爲新北新店中和羣聚,其中新北新店區36例、新北中和區28例、花蓮1例、臺北文山區1例、臺北大同區1例,均感染登革病毒第2型,尚無重症或死亡個案,羅一鈞說,整起羣聚疫情須監測至11月6日。

羅一鈞表示,10月仍爲登革熱流行季節,目前白天氣溫適合病媒蚊活動及生長,流行風險高,就診病患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甚至這次部分個案可能有腹瀉症狀,呼籲醫師提高通報警覺。

另外,颱風造成多處淹水,民衆清理家園可能接觸污水、污泥感染病菌,類鼻疽傳播風險上升,尤其今年凱米颱風後累計83例本土類鼻疽,其中14例死亡。羅一鈞提醒,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類鼻疽是第4類法定傳染病,致病原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土壤或污水而感染,也可因吸入、食入塵土或污水而感染,颱風後帶來的強風豪雨會將土壤中的病原菌帶出地表,常造成吸入性感染,類鼻疽潛伏期平均爲9天,短則數小時,長則達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