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2萬2、本益比沒天花板成常態?市場出現3情況:有錢人賺更多、韭菜亂買慘賠

臺股近一年內屢創新高。股市示意圖/中央社

【文.玩股小博士】

大家都一直說股市高點,從破萬點開始至今,就一直怕崩盤,於是迎來2020年三月大崩盤,下殺到八千多點,不過沒幾個月時間,七月又立刻V轉至「萬三」,從此一去不復返至今。

猶記得當時一堆財經專家都說要空手,不然就是打第二隻腳,有買股票的人還被笑,結果呢?

臺積電開始大暴衝,帶動臺股狂漲,這些空手的財經專家在股市萬五之後又開始認錯,於是觀衆及粉絲被耍得團團轉,專家出現兩手策略,一邊叫大家空手爲宜,但又偷偷自己買回,畢竟人性就是如此犯賤,這絕對不是開玩笑。

遇到股市創新高,就會先預判下跌而空手,買股票的都笨蛋,結果看到股市上漲,先變成酸民,再漲上去?就開始手癢認錯買回,所以這些專家是不是很可笑?

再說到近期的市場,從先前公債殖利率倒掛,怕崩盤,再到薩姆規則發明人自己認錯,接着臺積電屢創新高,帶動臺股嘎空一堆空手的韭菜,後續引發一連串的崩潰亂追高,專家也像是精神分裂一樣,常常發表一堆模棱兩可或根本就是一灘水的內容,最後越認真的人,看越多內容或影片,反而吸收更多錯誤的雜訊,搞到兩手空空。

其實大家都忘了一個重點,過去的理論都沒問題,但問題就在熱錢過多,尤其是臺股情況更加特殊,先來分享幾件事。

一、熱錢不斷涌入:臺灣供應鏈持續受惠AI商機拉貨,因此經濟強勁,加上美國舉債投資AI建設,也等同是借錢來買臺灣產品,因此臺灣股市表現自然不差。

二、儲蓄率仍高:根據主計總處預測,2024年超額儲蓄很有可能突破4兆大關,而前幾年則是連四年站穩3兆大關,2025年預計衝上4.29兆元,再創新高,這代表臺灣賺錢能力非常強。

三、ETF成爲新型態:大家都很清楚臺灣人一直很有錢,但過去一直都停留在保險及主動型基金,不過這已經跟不上股市及通膨,因此ETF開始容納臺灣人的大資金潮,加上政府稅收持續高漲,因此臺股上市平均殖利率也從4%多下滑至2%多,熱錢持續涌進股市,股價當然就更貴。

所以你覺得估值過高有用嗎?專家一直拿過去的老舊思維套用在目前的股市發展,說什麼本益比過高,結果又被打臉,股價又更高,說什麼債券要漲了,結果一路跌到讓你哭...

熱錢效應將產生三個現象?

其實過去我也發表很多有錢人資產配置的文章,包含債券爲什麼是窮人在買的東西,或者看空者持續被打臉,以及各大國際操盤基金的資產配置,這些都已經因爲熱錢變多而改變結構。

換句話來說,如果這些專家再不好好升級自己的腦袋,那麼不僅自己投資會輸很慘,聽衆或觀衆也會一直被市場主力收割。

不過話說這些專家也幾乎不太投資,每次發表的言論都不是根據真金白銀作爲基礎,當然隨便喊空也就無所謂,反正對所謂的「專家」來說,這只是賺取服務費或者上課費用而已。

因此接下來我的三個獨家觀點,是建立在股市實際操盤獲利十幾年的基礎分享。

一、股市熱錢已經覆水難收:大家都很清楚全世界兩次QE大放水,已經讓熱錢呈現爆炸狀態。

尤其美國帶頭負債印鈔票,這讓通膨持續加劇,繼而壓縮現金的實質購買力,如此一來,資產如股市、房市就會膨脹,至於負債欠款則會縮水(欠債金額不變,實質購買力下降),達到資產快速成長的目標。所以只要市場衰退,政府就會撒錢,利用通膨壓過經濟衰退以及負債,股市當然也會越來越強。

二、持續升息也無感:我們都很清楚有錢人就是平常滿手資金投資,遇到下跌還會借錢加碼,那麼遇到政府想要資金緊縮控制通膨呢?

抱歉,有錢人也完全不怕,因爲負債還得起;升息也沒差,加上銀行錢滿爲患,因此銀行爲了在升息環境下放款,給有錢人的利率及金額遠遠優於一般人行情,因此股市受惠有錢人變多而持續涌入資金,當然也越來越高。

三、本益比天花板持續被打破:過去臺股加權指數常態本益比介於13-18倍之間,因此衝上萬點通常還是會休息,這樣企業獲利才能跟上漲幅,不過現在已經完全不同,熱錢持續變多,這也讓近期的臺股本益比長期維持在20倍以上。

另外補充一下,美國標普500指數本益比過去長期的高點爲22倍,現在也22倍附近,隨時都會再上攻,因爲美國FED已經啓動降息。

當央行啓動升息循環,股市卻反而越來越高點,這也不用糾結,原因就在於熱錢越來越多,已經不是估值問題,而是熱錢過多的籌碼問題。

這也讓股市呈現貧富差距,強的股票就越來越強,股價沒有天花板,爛的更爛,資金都被吸走。

關於營運轉差的股票,抱歉,通常只有貪小便宜的賠錢散戶會去亂碰,有錢人不只是沒人想碰,甚至大戶籌碼還會持續流出,進而造成更強的下跌力道。

思考一下,熱錢這麼多,有錢人這麼多,但好公司就那幾間而已,幹嘛要買爛股?好股票都買不完了,就不可能拿錢亂買爛股去糟蹋自己,直接加碼績優股就贏了。

最後做個整理結論,下次如果你再看到有專家說本益比過高,就笑一笑即可,體諒某些專家也不過是應付應付而已,或者只是爲了收視率在「表演」,並沒有實質獲利的成績單及經驗值,搞不好只是滿手一堆高股息或債券ETF而已。

要記得,ETF的「F」就是基金,所以本質上還是買基金而已,手上都沒個股的人,評論股市看法有什麼可信度嗎?如果真的想要調節股市部位,至少可以參考富豪的配置模式,最少也不要低於三成水位。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臺美股市本益比天花板打破成爲常態!空軍崩潰五年還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