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基金市場失衡 金管會要管

臺股ETF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ETF交易火熱,卻引發金管會憂心基金市場發展失衡。業界人士透露,金管會已在月前透過投信投顧公會發文投信業者,要求在一個月內提出「中長期促進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願景」的規畫措施,其中更點名規畫措施必須涵蓋促進主動式基金髮展的策略。

多家投信業者證實已接到金管會指示,並已提報改善方案之外,也都表示將推動「主動式ETF」在國內問世,有助於臺灣的主動式基金人才有「練兵」及開發多樣化產品的空間。國內目前的ETF均爲被動式ETF,主動式ETF結合基金主動選股和ETF方便交易的特色,金管會也已研議今年開放,民衆可望有多一種投資選擇。

投信顧公會已成立強化主動式基金髮展的專案研究小組,並委任目前臺股基金規模逾七百億元、國內最大的安聯投信董事長段嘉薇邀集投信業者研議強化方案。

國內有近六十檔的臺股ETF,統計至去年十一月底,規模已超過一點三三兆元,是主動式臺股基金的十倍以上;此外,根據投信顧公會統計的臺股基金商品受益人數,若分成主動式臺股基金和臺股ETF兩者來比較,在一一○年,受益人數分別爲五十三萬餘人、二四○萬餘人,但到了去年十一月,前者僅增至五十五萬多人,後者則有五九六萬多人,失衡之嚴重由此可見。

金管會官員表示,儘管國內被動式ETF蓬勃發展,但基金市場的發展應該平衡,因此要求業者提出中長期的發展規畫,「如何兼顧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平衡發展。」官員也說,主動式基金仍應有一定的發展,對於臺灣基金投資人才養成、產品研發纔有幫助。

不過,投信業者認爲,要改變該現況有難度,除了投資人買ETF可像買股票一樣,直接在券商下單的便利性,市面上廿三檔以上的高股息臺股ETF先前動輒配出超過所追蹤指數的配息率,把投資人對配息胃口「養大了」,也造成主動式臺股基金在市場競爭的壓力。

另一個原因則來自於操盤績效。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分析,市場上約三分之二的臺股主動式基金表現都低於大盤,但手續費、管理費都比被動式ETF高,因此影響投資人的選擇。此外,民衆太重視配息,忽略資本利得重要性,衍生很多ETF改成季配、月配,而配息頻率太高,最後都是拿本金在配,反而使基金淨值減少,建議投資人不要只看股息高低,卻忽略價差和資本利得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