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等5大廠被「美國討保護費」 業者抱怨:我們怎與護國神山比
▲廣達今年在美國大擴產,搶攻AI商機。圖右爲董事長林百里,左爲輝達董事長黃仁勳。(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圖、文/鏡週刊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臺商赴美投資擴產金額已經超過新臺幣5,000億元,不過,由於臺灣和美國文化差異太大,而且究竟要搬多少產能到美國,老大哥纔會滿意,外界根本不得而知,因此,業者憂心,赴美擴產恐怕變成錢坑。
本刊調查,今年以來,臺灣科技業前仆後繼地宣佈赴美擴產,金額早就超過新臺幣5,000億元,就連早在北美有生產基地的鴻海、和碩也都紛紛加碼,光過去3個月,包括臺積電、緯創、廣達、日月光與環球晶在內的5家科技大咖,宣佈的投資總額就超過4,383億元。
「臺灣電子業正掀起東進美國擴產巨浪,從最上游的晶圓代工、半導體材料、設備、封裝測試,到下游的組裝業,只要規模夠大的廠商,幾乎都被美國政府或是大客戶找去設廠,所以除了已經公告的5家科技廠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臺商宣佈赴美,關鍵就是美方認爲科技業過度集中在臺灣生產,地緣政治風險太高。」資深科技業者對本刊直言。
一家已被美國招攬東進的高科技業者吐苦水的表示,「臺積電賺那麼多錢,繳些保護費不是負擔不起。但說難聽一點,我們的地位怎能與護國神山相提並論呢?」因爲很多科技廠的毛利率不高,也沒有辦法拿到補助,去美國擴產根本不知道獲利的模式在哪裡,「不少臺商並非自願去,現在只能硬着頭皮跟着去賭一把。」他搖着頭說。
但從臺商過去追求成本,逐水草而居策略來看,美國製造似乎問題重重。畢竟,連臺積電都難以解決24小時輪班和兩地工作文化格格不入等管理問題,自動化程度遠不如臺積電的廣達、日月光以及緯創等業者要如何克服?
「這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電子業高層坦言,「4年來,臺積電在美國投資650億美元(新臺幣2.1兆元)都還沒辦法量產,就宣佈要蓋第3座廠,業界多數認爲美國廠就是個錢坑,而且,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剛開始要臺積電赴美設廠,只爲了滿足美方軍工需求,因爲他們擔心萬一臺海爆發戰爭,美國拿不到晶片。現在不但要臺積電去蓋3座廠,就連先進封裝也要去;廣達去年赴美投資金額是新臺幣25.5億元,今年一舉擴大10倍成爲300多億元,臺商究竟要搬多大比重的生產線到美國,美方纔會滿意?」該高層搖着頭說。
更多鏡週刊報導【財經時事】地緣政治改變供應鏈版圖 科技廠大舉東進美國擴產【赴美投資掀大潮3】赴美國擴廠問題多 專家:熊本廠案例成參考解方【赴美投資掀大潮】地緣政治逼供應鏈大洗牌 揭科技業東進美國擴產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