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元月營收 同期新高
臺積電1月合併營收達2,932.88億元,月增5.4%,年增35.9%。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積電近六個月合併營收表現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1月合併營收2,932.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歷史次高佳績,月增5.4%、年增35.9%;受到1月21日南臺灣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及後續餘震影響,臺積電初估首季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低標水準,全年展望財務展望仍維持美元營收年增21%~25%,並將於第一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受1月21日強震影響 首季營收預期將低標
臺積電元月延續2024年強勁成長動能,主要受惠於AI晶片需求爆發與3nm/5nm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
針對地震衝擊,臺積電指出,晶圓廠並沒有結構性損毀,各廠區供水、電力、工安系統及營運正常,惟多次地震發生後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到影響,初估扣除保險理賠後之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臺積電指出,首季度合併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250億~258億美元區間的低標水準,毛利率及營益率維持不變。公司正傾力補足生產損失,全年的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市場目前更加關注臺積電如何應對川普關稅政策,市場傳出,臺積電在美產能規劃將翻倍擴增、推進速度也將加快。臺積電在美國時間11日首次於美國召開董事會,預期釋出新一波在美投資計劃以迴應川普2.0政策。
法人透露,臺積電後續新增擴廠恐不再享有晶片法案補貼,亞利桑那州二廠投片進度將提前至2027年下半年,爲符合「美國製造」要求,將開始投入2奈米制程節點。
半導體人士分析,美國廠補帖縮水再加上關稅法案等影響,對臺積電可能造成短期衝擊,但長期影響有限。主因晶片銷往美國很少透過純晶片形式,查覈過程窒礙難行;另由於技術領先,無論雲端及邊緣AI晶片,大多由臺積電操刀代工,爲長期AI贏家。
業界推測若關稅落地,臺積電也將與客戶協調,將高關稅造成的成本增加轉嫁至中美系HPC/手機客戶身上,法人推估屆時將調漲7奈米先進製程價格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