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牡蠣大爆殼損失慘重達60% 水試所專家找出死亡原因

臺南市牡蠣爆殼死亡嚴重,水試所採檢後找出原因,也提出防範策略。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安平、南區等牡蠣主要產區浮棚養殖牡蠣今年死亡率暴增,初估已高達6成,造成漁民損失慘重,水試所公佈採驗結果,水質正常也未驗出病毒,主因是類馬爾太蟲侵襲所致,建議蚵農慎選所放養的蚵苗、中蚵,並應區隔養殖不要混養,並建議不要延緩收成,降低蟲害。

臺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說,原先預估南區損失約5成、安平約3成,實際上損失約6成,目前是臺南牡蠣盛產期,半數還沒采收。由於遭類馬爾太蟲攻擊的牡蠣主要是母牡蠣,而且以中蚵放養的牡蠣遭蟲害侵襲情況較嚴重,有賴專家進一步追蹤與調查。

臺南市曾文溪以南淺海區今年放養8千多棚牡蠣,3月間南區、安平區普遍發生牡蠣爆殼死亡情形,經水試所採水及牡蠣死亡檢體檢驗,找出死亡原因,主要是類馬爾太蟲侵害造成,去年臺灣牡蠣養殖區的類馬爾太蟲盛行率是2.3%至15.63,其中安平爲13.5%,是全國次高,但今年臺南最高盛行率是23.3%;並發現牡蠣體內弧菌數相對較高,相對死亡率也高,分析原因,可能和養殖操作有關。

水試所專家建議,建立可信度及優良的種苗口袋名單,慎選品質較好的蚵苗、中蚵,以及調整放養期,如中蚵在10至12月養,出清後再購入新苗於1至5月放養,若無法調整,儘量區隔中蚵與新苗的放養位置,不要混養。

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張順得表示,專家發現,牡蠣養到可收成的大小就該收成,若不收成繼續放着,因年紀大活動力較弱,吸收養分能力不佳,體質不好,就容易生病即遭蟲害侵襲,會持續宣導。

南市牡蠣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安說,專家建議慎選蚵苗、中蚵,但臺南7至9月是禁養期,10月放養季開始後,大家搶種苗,要慎選實有困難,應取消禁養期,補助蚵農使用抗強浪的新式蚵棚。漁港所長張順得說,禁養是護蚵農,急遽氣候下,強臺難防,新式蚵棚也還在試驗中,需通過考驗才能推動。

市議員李啓維表示,這次蚵農損失嚴重,雖然此區蚵農尚無漁業權,但政府也應該未受損蚵農爭取補助,否則欠蚵農公道。農業局強調,正努力爲蚵農爭取漁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