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秀神技 百香果飄香大陸

臺灣農民將百香果帶往大陸種植,成當地農民翻身寶物。圖爲廣西桂林果農在採摘百香果。(新華社)

現採的百香果只要用力擠壓蒂頭,就可徒手掰開,可看到粒粒分明的果實。(本報系資料照片)

農業試驗所整合百香果病毒檢測,可縮短一半時間種苗健診新技術。圖爲廣西桂林果農將採摘的百香果倒入桶裡,準備集中包裝上市。(新華社)

百香果素有「果汁之王」稱號,過去大陸種植百香果者少之又少,隨着兩岸交流,臺灣農民將百香果帶往大陸試種,一種之下就此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不僅成了大陸水果新秀,甚至被奉爲當地農村翻身的寶貝。最近臺灣更與大陸官方建立百香果苗木輸出管道,臺灣果農能否守住,百香果獨特種植和種苗培育技術,將成新挑戰。

大陸以其外型、口味或高經濟價值,稱百香果爲情人果或搖錢樹,目前在廣東、海南、福建、雲南、廣西等地都有種植,山東官方也曾向臺灣獲得神農獎的種苗業者劉清尊招手,盼能在當地發展;但受限兩岸檢疫問題,種苗仍未過海販售,多爲農民私自引進。

兩岸市場競爭激烈

1993年,曾任南投縣議員的吳舉城,帶着2株百香果苗到大陸梅州蕉嶺試種,又將種植知識傳授給當地的果農,帶着當地客家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吳舉城也成爲陸媒口中的「大陸百香果之父」。除了吳舉城,臺灣還有不少具有農業背景和技術的果農挾着技術,將百香果帶往大陸。

百香果引進大陸,造成臺灣必須與廣東、海南等當地農家競爭,甚至越南等,都是潛在競爭對手。加上臺灣水果價格相較大陸或東南亞來得貴,除藉差異化提高附加價值,品種改良、種苗技術更是維持核心競爭和市場重心。

無病毒種苗生產體系

然而,臺灣百香果品種改良僅有臺農1號,未再有新品種,不易着力。反倒是爲了防治病毒感染百香果,臺灣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無病毒種苗生產體系,採用分區隔離栽植減少感染。臺農業試驗所副所長蔡致榮認爲,獨到培育和檢測技術,乃是維持臺灣在百香果領域不敗的競爭力。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主任謝廷芳指出,臺灣已管控百香果生產面積和胃納量,避免一窩蜂種植,市場供需平衡;反倒是「種苗」這一塊,在每年必須換新苗的情況下,百香果種植面積越大,種苗需求就越多,「只要種苗業者掌握關鍵技術不外流,大陸百香果市場越熱,反而越有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