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3度上榜美國強迫勞動清單 民團痛批 :政府放任漁工受害

圖爲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等勞工人權團體,8月舉行記者會,呼籲行政院針對長年來的移工制度問題提出具體的政策改進方案,杜絕移工權益侵害案件,終止人口販運的人權剝削。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勞動部於美東時間9月5日發佈最新「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並將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這是臺灣遠洋漁業繼2020年首度上榜後,第三度遭列名,也是目前臺灣唯一被列名的產業。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批評作爲勞動業務主管機關的勞動部推卸責任,導致外籍漁工淪爲強迫勞動受害者。

美國勞動部指出,臺灣遠洋漁船上的移工遭仲介機構以不實工資與契約資訊欺騙,因而被迫支付仲介費及簽下借貸契約,揹負龐大債務。此外,上了臺灣漁船的漁工,經常面臨身分證件遭扣留、數月無法靠港上岸,每日被迫在惡劣環境工作長達18至22小時,甚至遭受肢體暴力及言語霸凌,無法逃離工作漁船或解除合約,連對工人最重要的薪資和食宿費也被非法苛扣。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表示,臺灣漁船經營者及仲介業者,經常用強迫勞動的手段進行人口販運犯罪行爲,政府卻將遠洋漁船上的勞動事務交由非勞動專業機關的漁業署主責,甚至將公權力及相關資源外包給資方團體及仲介業者,反觀作爲勞動業務主管機關的勞動部,卻袖手旁觀,推卸責任,導致海上勞工一直處於脆弱處境,淪爲強迫勞動受害者。

聯盟強調,國際市場對臺灣遠洋漁獲至關重要,但三度上榜,顯示政府未能有效改善漁業的系統性強迫勞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談判正進行到勞動專章,歐盟也在今年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與「歐盟市場內禁止強迫勞動製造產品」,要求企業對供應鏈中的人權及環境善盡調查義務,在在顯示外國市場對消除強迫勞動商品的決心,臺灣遠洋漁業再不積極改革,恐遭市場淘汰。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說,自2020年臺灣遠洋漁獲首度被列入此清單後,漁業署採取的所有作爲,都只爲了要脫離這份黑名單,根本不是爲了終止強迫勞動。對於打擊人口販運,終止現代奴役,政府部門的態度消極不作爲,只重視漁業產值,以及漁業經營者的最大利益,蔑視漁工的勞動尊嚴與基本人權,應當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與嚴厲的制裁。

桃園市羣衆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呼籲,政府必須做出三點才能真正杜絕臺灣移工強迫勞動問題,包括設定改革時間表,先推動修法,下訂定決心全面做到公平聘僱;與各移工來源國共同約定全面公平聘僱,禁止向移工收取任何費用,並消除一切強迫勞動,最後是協助個別僱主與漁會、同業公會向下遊的品牌商與零售業者談判,要求他們共同分攤聘僱移工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