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氣候治理 五度奪A

臺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臺灣大持續以堅實的氣候治理機制爲基石,守護下一世代生存環境。 臺灣大/提供

世界最大碳揭露組織CDP(國際碳揭露計劃)昨(6)日公佈2024年評比成績,臺灣大哥大(3045)連續五次獲得「氣候變遷」最高等級A級肯定。

CDP鼓勵全球企業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風險。臺灣大承諾2030年達到35%再生能源使用率、2035年提升至60%,並在2040年全面實現RE100。臺灣大IDC雲端機房於2024年提前6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承諾,IDC雲端機房榮獲Uptime Institute Tier III設計、建置與維運三大認證,每年可減少約24,930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65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效益。

臺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臺灣大連續五年獲CDP最高等級A,是榮譽更是責任。臺灣大哥大以「永續」作爲最高營運指導原則,設立董事層級永續發展委員會,成立環境管理小組,推動能源管理、智慧節能、生物多樣性等政策,除積極減少碳排外,並掌握國際自然碳匯發展趨勢,推動全球首創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臺灣大藍碳 紅樹林覆育計劃」。

臺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指出,臺灣大采取實際減碳行動,掌握未來能源趨勢,兌現淨零承諾。臺灣大與中研院合作,投入地熱能、海洋能與去碳燃氫淨零科技研發;加入「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臺」,攜手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富邦媒體共同成立控股公司「富邦能源」,預計投資380MW光電案場以及開發354MW儲能案場,2030年前實現全公司交通載具100%電動化,朝向204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邁進。

臺灣大依循TCFD框架,發佈電信業第一本TNFD 中文版報告書,範圍涵蓋100%營運據點,包含辦公室、門市、機房、基地臺,並擴及450家全球供應商。臺灣大強化供應鏈減碳管理,要求供應商訂立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預計至2035年,供應鏈碳排放量將較2020年減少23%;並邀請超過百家供應鏈夥伴簽署「信守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攜手打造低碳供應鏈生態圈。

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上,臺灣大以高山與海洋兩大生態場域的合作計劃,運用IoT技術與臺灣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推動臺灣山椒魚的研究與保育;攜手社會創新團隊「BlueTrend藍色脈動」,開發臺灣民間首個具AI辨識功能的「AI Ocean數據海洋」,建立海洋生物資料庫,促進海洋生物多樣性。並計劃將紅樹林覆育計劃成功模式複製至擁有豐富紅樹林資源的東南亞國家,應對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