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開幾家「純網路保險」纔夠? 李長庚給答案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魏喬怡)

金管會在2021年12月21日宣佈開放純網路保險,國內壽險龍頭怎麼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2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純網銀」在國際上成功案例、獨角獸多,但「純網保」目前沒有非常成功案例,也沒有會讓人驚豔到會喊「哇」的神奇商品出現,更沒有像純網銀在支付信貸界發展出獨角獸,但他認爲「這是趨勢」,國泰會「謹慎評估」。

臺灣幾家「純網保」就夠了?李長庚認爲,所有人都說臺灣Over banking很嚴重,全臺最大的銀行總資產五兆多、市佔不到10%,所以臺灣沒有推「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的環境,因爲香港、新加坡是前五大銀行市佔70至90%,一旦經營不善衝擊市場大,但以國泰世華銀行存放款才5%,在任何國家都不能稱爲系統性銀行。

李長庚分析,臺灣成立三家純網銀,是希望有「鮎魚效應」,希望加速整並,看臺灣銀行史,從早期8家到後30多家,現在20多家,會不會太多、要開幾家,「不知道」,Over banking、Over insurance的問題存在,臺灣壽險集中度比較高,前五大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市佔,但前五大銀行頂多30%多,所以「從集中度來看,開放純網保、純網銀意義不一樣」,不過,李長庚認爲,隨着消費者樣態不同,新型態經營模式會出現也是必然。

李長庚分析,純網銀一般從支付、小額信貸着手,可從數據優勢着手、客層多,較快達到損益兩平,但純網保與壽險公司一樣,若想賣複雜商品有困難,而簡單型商品,傳統壽險的銷售流程也很簡單,競爭態勢上,新創科技在銀行較多,因爲民衆使用率高、成本效益高,純網保沒有非常成功案例,支付信貸有很多獨角獸出現,這是目前生態,正在研究要不要投入。

李長庚指出,一般保險公司強調長期保障機制,從IT設置來看,強調「可信賴」機制,「新創公司」強調簡潔、簡單、快速推商品做新商品設計,但還是要足夠數據,除非有很足夠數據否則會有什麼「神奇商品」很難想像。他認爲,純網保可能還是有需求,但看不到會讓人「哇」一聲的嚇人商品出來,但數位化是個趨勢,會謹慎評估。

李長庚表示,國泰人壽有去國外參訪純網路保險公司,一開始抱大希望,但目前沒有看到像銀行一樣獨角獸的,但不可只看現狀,也許十年後有。

純網保未來可能銷售的「碎片化保單」,李長庚指出,現在Uber eats、Panda外送員,不是隨時出車,不需要買一天保險,只要買出車時段的保單,這類商品「技術不難」,但有很多法規適用問題,像外送員就牽涉到北市府勞動局、要打破許多法令限制,就像UBI保單技術都不是問題,但也沒有很大回響。

李長庚回想到,以前在日本受訓時住大和證券宿舍,那是日本第一的時代,有臺很漂亮的跑車,早晚都沒開出去讓人納悶,後來才知道,車主平常都搭地鐵、假日纔開車,所以只需要保假日保險,這些保單「技術」都不難,國外UBI保單很普遍,但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商品。「什麼誘因能讓消費者積極購買的商品,保險公司還沒找到,需要時間蘊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