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團隊傳授免開刀置換瓣膜 助菲律賓提升醫療水準

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小兒心臟權威醫師王主科在扶輪社贊助下遠赴菲律賓,培訓當地醫師以心導管手術置換肺動脈瓣膜,盼提升當地醫療水準,讓心臟病童獲得更好照護。

「法洛氏四合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因心臟問題,常常一出生就嘴脣發藍,雖然矯正手術可改善,但瓣膜反流後遺症,卻可能導致心臟擴大、右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問題,甚至可能突然死亡。

而病童中有2到3成須進行「肺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這些孩子多已接受過2、3次開心手術,再次開刀得面臨相當大風險。

以心導管手術置換肺動脈瓣膜技術,則可在免開刀狀況下完成瓣膜置換,降低風險、縮短住院時間。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特聘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曾以此技術獲得CSI終身成就獎,臺大兒童醫院團隊在其指導下,自2015年以來成功治療逾百名患者,成績領先亞洲各國。

今年臺大心臟病治療團隊在「扶輪社國際服務專案」(Global Grant #2454529)贊助下,培訓菲律賓醫師,幫助當地醫師藉此新技術治癒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臺北北區扶輪社服務計劃委員會主委黃國欽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本次專案共贊助9.5萬美元,預計將由王主科率領醫療團隊,於6月初到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菲律賓心臟中心(PHC)實際手術,除實地治療3名病童外,當地醫師也可在旁學習、累積經驗。

黃國欽說明,昨天扶輪3521地區總監當選人林振邦,與王主科等醫療團隊成員,已赴菲律賓心臟中心,在駐菲律賓代表處公使楊登仕親自與會見證下與當地簽署合約。王主科也在當地演講,甚至吸引印尼年輕醫師遠從峇里島前來,希望獲得學習機會。

「這是很好的醫療外交,是相當有意義的事。」黃國欽指出,臺灣此項醫療技術在亞洲數一數二,透過傳授,讓當地從沒有經驗開始慢慢累積,盼讓當地醫師未來也有能力治療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

臺北北區扶輪社今年創設65週年,跨國國際醫療服務計劃共號召6個國家,共18個扶輪姐妹社、友好社踊躍參加,並交由自1971年起創立、至今已幫助逾6800名心臟病童醫療費用的「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醫療服務,盼促進菲律賓醫療水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