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 中美或有第四公報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認爲,中美未來將有10大機遇,包括中美關係的動態可能從脫鉤轉向「融合」,在國際事務、南海衝突等議題上出現中美「共治、共管」的情況。中美甚至有機會透過談判以及交易,就臺灣問題達成新的共識,即所謂的「第四公報」。

隸屬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微信公衆號《大灣區評論》刊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長鄭永年分析,川普處理國際關係時,更加註重實用主義,擅長在複雜的國際棋局中尋找可以交易的空間。換言之,中美可透過談判以及交易,就臺灣問題達成新的共識,即所謂的「第四公報」。這將標誌着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從過去的模糊或默許臺獨,轉向明確「反對臺獨」。

中美自建交後陸續簽署「三個聯合公報」,即1972年《上海公報》、1978年《中美建交公報》,以及1982年《八一七公報》。這三份公報幾乎主導了中美關係發展路徑,也涉及中美對臺灣問題的立場,比如《建交公報》中,美國首次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於所謂中美「第四公報」,早在川普首個任期時,關於是否簽署「第四公報」,以便更清楚釐清美中對於臺灣問題立場的討論聲浪就時有所聞,不過,美國官方從未公開證實相關想法,不少學界也認爲,「三個聯合公報」已足夠處理相關問題,沒有必要簽署第四公報。

相較華盛頓低調,北京方面對於「第四公報」討論就相對熱絡。過往每次「習川會」時,大陸學界總會拋出討論,希望力促美國政府能將「反對臺獨」白紙黑字寫在第四公報上。但就結果來看,「第四公報」浮現總是雷聲大雨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