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小心!科技3大咖點名「機器人」驚漲 韓、陸狙擊
中國大陸廠商優必選的Walker X會爬樓梯、按摩,還能即時下棋,但本業還在虧損。(圖/翻攝自UBTECH Robotics臉書)
龍年末蛇年初,臺積電魏哲家、輝達黃仁勳和特斯拉馬斯克三大咖點名下,臺股的機器人概念股不畏大盤,一路逆勢開漲,不過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人型機器人不但難做,現在除了跟中國廠商競爭,還要面對另一野心勃勃的強敵,那就是韓國。」
對於近期被科技巨頭力捧的人型機器人,業內人士有的看法保守,有的忍不住吐槽,「做的出來和量產是兩碼子事,更何況要跟人類住在一起,光是安全認證就有得搞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曾說,雖然人形機器人不會累、不會罷工,但效率遠不及人類,耗能巨大,目前沒有商業價值。
最知名的仿人機器人「ASIMO」,2022年在日本HONDA東京總部正式退役,結束22年的職業生涯,「主要就是燒錢燒不完,短期內看不到商業量產的機會,日本企業在銀行方面又很難槓桿,不過韓國模式就是『撿』日本不要的產業,以前是面板,現在是機器人,利用韓國的生產線去降低成本,就是要賭一把!」業內人士表示。
很多人不知道,美國知名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早已易主。這間公司成立於1992年,研發資金大多來自美國軍方,因想轉換商業模式,2013年被Google收購,四年後輾轉由日本軟銀接手,2021年再由韓國的現代集團買下,如今,波士頓動力已是韓資企業。
以機械狗Spot聞名的Boston Dynamics近期跟多家韓國業者合作。(圖/翻攝自Boston Dynamics臉書)
2024年最後一天,韓國龍頭企業三星電子也宣佈,收購併成爲Rainbow Robotics最大股東,這家公司由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於2011年創立,以研發韓國首個雙足行走機器人Hubo聞名,截至2024年第三季營業虧損已達40億韓元。三星買下後,隨即設立「未來機器人辦公室」,直接向首席執行長彙報,顯示機器人業務被三星視爲未來發展的核心支柱。
中國供應鏈更是不容小覷,儘管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但穩定且低價的「中國製造」,令馬斯克難以割捨,除了電動車產業,人型機器人是下個政策支持重心。中國工信部2023年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成立人民幣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目標就是2025年量產。
總部設在深圳的優必選(UBTECH)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在人型機器人領域,他們擁有760項專利,在全球排名第二。兩年前成軍的「衆擎機器人」,2024年10月推出SE01機器人,搭載NVIDIA和Intel雙處理器,特色是步態自然,該公司營銷總監姚淇元表示,最便宜的3.85萬人民幣、約新臺幣17萬元,遠低於同業,主要是他們全部自主研發,不依賴外購零件,加上珠三角與長三角強大的供應鏈,量產價格大幅降低。
一間電動車零組件臺商向CTWANT記者透露,同樣一個零件,先前爲了美中貿易戰而移到越南生產,因爲產業鏈與基礎建設還不完整,成本直接增加100%,「就算川普上任後對中國關稅增加60%,還是中國製造比較便宜」,而且已經通過認證、廠商比較放心。
特斯拉的機器人會使用中國供應鏈。(圖/翻攝自Tesla 官方YT)
「汽車和機器人產業其實是同一個邏輯,未來可能分爲『美中』兩派,但製造來說,哪裡便宜、哪裡去。」這位臺商直白地說。
而臺灣廠商在此夾縫間,是否還有生存空間?法人指出,從線性關節、旋轉關節、控制與感知、靈巧手、其他五大系統來看,目前零組件供應商多數爲中國廠,臺廠比較有機會的是在無框力矩馬達、滾珠螺桿、力矩感測器、位置感測器、軸承、組裝、鏡頭、毫米波雷達、FSD 晶片、伺服系統、電池模組、散熱模組等。
「通常從法人的角度,建議大家儘量選擇有獲利的族羣,而這人型機器人『有持續比較大的夢想性』,雖然相關個股都有機會出現波段,但這種『做夢行情』,等到農曆年後、基本面掛帥時,有拉回的可能性。」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表示,以長線的角度來看,成長力道超過三成以上,但臺灣廠商在人型機器人的營收、獲利佔比都很低,業績表現主要還是來自於自動化,而工業化的機器人主要是在工廠的機器手臂,跟人形機器人的未來遠景不同。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