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卡達世足賽
(圖/路透)
第22屆世界盃足球賽11月20日開始在卡達舉行,12月18日結束。國際足總估計這4年1次的盛會將吸引50億觀衆觀賞。除門票之外,周邊商品的產值更高達3000億美元。卡達是成功申辦世界盃的第三個亞洲國家,其他2個是日本及韓國。對臺灣來說卡達是遙遠、陌生但重要的國度。
2010年卡達申辦世界盃足球賽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部分原因是它在2006年成功舉辦了亞洲運動會。卡達是一個半島小國,絕大部分的領土被波斯灣包圍,只有南疆與沙烏地阿拉伯有87公里接壤。土地面積只有11586平方公里,不到臺灣的1/3。293萬人口當中,所謂的卡達原住民不到35萬,其餘200多萬都是外來人口。國內阿拉伯人只佔40%,來自南亞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的人高達36%。外來人口多,自然人種很複雜,語言多元,宗教信仰也不一,而且人口失衡,男女比例是3:1。不過,在宗教及政治上,自19世紀以來都是由阿爾薩尼家族統治,實行酋長國下的絕對君主制。
卡達的優勢在於多金。它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高達252億桶,居世界第13位。它還擁有全世界第三多的天然氣儲量,達8億7千萬立方公尺。臺灣購買的天然氣24.5%來自卡達。
卡達國力雄厚,近年來在國際傳播、體育、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
以國際傳播媒體而言,在阿拉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是半島電視臺,它在1996年開播,出資的就是卡達王室。電視臺就設在卡達的首都杜哈。也許是樹大招風,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等5國突然向卡達發出斷交通知,理由是卡達資助一些伊斯蘭激進組織如穆斯林兄弟會等,並藉口半島電視臺「煽動恐怖主義」,直到2021年1月才解除外交危機。不過,3年多的封鎖使得卡達的經濟及海灣一致的理念都付出極大的代價。
卡達也是中東國家中最早與以色列建立貿易及外交關係,它既幫助過以色列,也同時支持以色列的敵人加薩地區的哈馬斯政權。雙方雖已斷交,但最近經密集協調後,以色列人,乃至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及加薩人民,竟得以在世界盃期間搭乘塞浦路斯航空由特拉維夫直飛杜哈。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重大突破。世界盃促成了世仇之間的善意與合作,也正符合世界盃足球賽的宗旨。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德國、西班牙、阿根廷等9國球隊的球衣是由臺灣廠商製造。這些球衣不但材質環保、款式新穎、能夠吸溼排汗、還能夠承受運動中高度劇烈的碰撞。此外,臺灣高品質的鞋材也受到廣泛的採用。這算是臺灣在世界盃的另類或隱形參與吧!(作者爲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