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債市發行量增 留心未受評商品

「股、債不均等」是臺灣資本市場的通病,有一個很大部位的股市、和一個畸型小的債市,像臺股大盤目前一天的交易量可達2千億元,臺債規模以金融債加公司債的全年新債發行至多4千億元。中華信評表示,臺灣債市還有不符合國際市場規範的「不必有債務發行信用評等」,就能發行公司債及金融債券。

中華信評副總經理王張財表示,此現象已導致自2013年以來,「未受評狀態發行」的公司債與金融債券充斥臺灣市場,一般投資民衆並未理解,對於專業投資人、法人投資機構也不利,像國內保險業者無法在其資本適足率中,充分反映投資此類無評等次順債所面臨的真實風險,「這是一種誤導」。

信用評等的意義,簡單說就是有專家先幫忙投資人釐清風險,或提供風險程度的批配,國際市場的結構型商品項目最爲需要,臺灣市場一直有業者向金管會遊說「拿掉信評成本,國人可以有更低廉的商品可買」,金管會歷年來一步步退讓,像即將上路的證券商開辦高資產客戶理財業務,未來高資產客戶可透過證券商購買無信評外國債券等。

金融業主管提醒,這些客羣和他們的投資標的,不會有法規上的投資保護,將來投資虧損都不能提出訴訟。